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安全提示:毕业生求职警惕上当受骗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17-02-08 浏览量:156

近日,北京市部分高校反映有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上当受骗事件,为防止我校发生此类现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再次提醒毕业生求职莫大意,谨防上当受骗。

陷阱一:利用招聘,诱骗大学生踏入非法“传销”陷阱

大学生被非法传销组织所骗受困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薄弱,轻信他人上当受骗;二是对同学、朋友的介绍过于信任,没想到熟人还会骗自己;三是就业压力过大,择业时放松了必要的警惕,轻信以用人单位身份出现的非法传销公司;四是个别学生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的高额回报引诱,甘愿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陷阱二:高职诱惑

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招聘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信高职诱惑。

陷阱三:骗取培训费

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是屡见不鲜了,值得毕业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由公司担负。求职时,要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因为按照法律规定,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购买产品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同样,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求职者如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

陷阱四:“皮包公司”

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面试。

陷阱五:利用求职者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求职心切但莫大意,在填写有关应聘表格时没有必要留下家庭信息,尤其是家人的联络电话等,骗子往往利用假招聘套取应聘者有关信息,从而实施诈骗。应聘者家人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陷阱造成损失。同时,要将案情通报给家人和亲朋,告诫他们遇到类似情况时,不要轻信,不要乱了方寸,可向单位、学校查实后再做出相应决定。

总的来说,防微甚于后悔,安全重于泰山。毕业生同学在求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只要您牢固树立终身安全观、主动预防观、生命无价观,系好求职安全带,就一定会平安无事,顺利实现自己的求职愿望。

 

 

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