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求职技巧

德鲁克:从自我管理到自我领导!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17-04-20 浏览量:197

本文思路来源于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最后一章“自我管理”,他将思想深远于人性和人文范畴中。德鲁克一再提请人们反问自己:我是谁?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属于哪里?我能做出什么贡献?我如何规划下半生?

一、我是谁?

 

1、优势和长处

 

管理的现实中,我们往往清楚自己的短处而对长处视而不见。“追求自我超越就是不断改正缺点”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对自己的长处不太关注,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确有难度。推荐反馈分析法:写下正在做的工作期望成果,到规划期限后将期望成果和实际成果对比,如果总是超越期望,可能这个工作是擅长的;如果总是达不到,或者是期望太高,或者是不擅长。总之,一个管理者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还有个问题作为辅助:“我做什么轻而易举而他人却很费力?”

 

2、做事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习惯、偏好。有些人习惯早上工作,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高;有人喜欢讲方向、状态,有人喜欢将落地;有人平时大大咧咧,一到紧要关头工作便会产生很多灵感;有人在压力下工作没有感觉,喜欢从容工作;有人喜欢倾听;有人喜欢视觉化;有人喜欢做顾问、当老二,没有决策压力,发挥想象力,工作有效;有人喜欢当家作主,总之,管理者有很多做事风格。

 

3、学习方式

 

过去人们对“学习”并不大重要,随着社会发展,终身学习时代已然来临。我们知道学习方式有多种,有人喜欢看书;有人喜欢与人交流中学习;有人喜欢在分享中理清思路;有人喜欢听课学习知识……每个人喜欢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为什么提出这点思考?若想有所成就,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一定要懂得终身学习的意义。然而很少有人思考:“我们到底擅长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学习进步比较快?”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学习,常常看到别人听课,自己也去,结果瞌睡连天。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学习,有目的、有系统的按计划行动。

 

4、价值观

 

德鲁克在“自我管理”以他自己为例:多年前,他曾经面临价值观与优势之间的抉择。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在伦敦从事投资银行业,极擅长此道,表现卓越。但是他不认为资产管理的工作是一种贡献。他领悟到,自己最重视的是“人”。一生致力做个世上最有钱的人,对他毫无意义。尽管当时仍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他家无恒产,也没有新的工作在等他,但还是决定辞职,结果这是“正确的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影响自身的工作激情。过去人们面临生活压力,“先活下来”成为首要条件,随着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不断被满足,价值观对自身工作激情的影响至关主要。

 

二、我归何处?

 

了解自己的长处、做事风格、学习方式、价值观,我应该属于哪里?如果在企业、岗位、行业,发挥不出个人优势,无法取得好的绩效,没有愉悦的工作状态,负责任的管理者就会认真思考:“我应该属于哪里?”对自己、对组织负责的管理者,应该主动找到与个人优势、做事风格、价值观等匹配的工作。

 

三、我的贡献是什么?

 

养成“贡献思维”习惯,确保做出正确事情,让工作有效。审时度势,一方面了解现状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一方面了解个人擅长的领域。一般而言,我们更容易在个人擅长的领域做出贡献,思考:“如何发挥个人长处,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注意设定高目标,追求更高的贡献值使得自己有所突破。

 

四、对工作关系负责

 

过去分享只注意到“让他人了解我是我的责任”,提醒管理者与合作伙伴、相关工作者、相互依赖的伙伴,特别是上司,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做事风格、工作计划、价值观尤为重要。负责任的说,只要实践都会取得很好的成果。甚至强烈建议,将其视为关键活动,写下来,通过请教、发邮件等恰当的方式,让应该了解我们的人了解我们自己,得到他人支持,获得力量,避免误会。

 

过去只理解一个层面,最近多了一个维度思考——了解他人是我们的责任。每个人有其特长、做事风格、价值观,努力地了解他人,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支持他,什么工作可以交给他……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人,便不知道如何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五、管理人生下半场

 

过去体力工作者偏多,大多50岁之后体力下降面临退休;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40-50岁之后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若能管好自己便能做出更加的贡献。然而很多人40多岁后丧失激情,慢慢变成在职退休。

 

如何经营人生下半场?

德鲁克推荐3个方法:

开创新事业,有可能厌倦了本企业或行业,可以换一个企业或行业自我挑战;

②平行事业,身在企业,同时兼职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每周定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给另一个组织,焕发工作激情;

③社会创业,开创有意义的社会组织。工作之余及时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也许是钓鱼、徒步、绘画、瑜伽等,兴趣爱好可以治疗工作的乏味,让工作激情长久保持。漫漫人生路,似乎那么寂寞和孤独,却终究走在寻求人生真谛的路上。

 

自我管理的4个方法

 

1、上帝看得见  

 

菲迪亚斯于公元前440年左右,接受委托雕塑2400年以后的今天依然矗立在雅典帕特农神庙顶上的神像。雕刻结束索要工钱时,司库狡辩说,神像高高矗立在神庙顶上,并且是在雅典最高的山上,只有正面能看到,而菲迪亚斯却雕刻了所有面,浪费钱财。菲迪亚斯说:“您错了,上帝能够看到神像的背面。”

 

“上帝看得见”—一个人必须为完美而奋斗,即便只有上帝知道。

可上帝是谁?《圣经》存在的理由是因信得了救,能做到这一点,便进入了窄门,而在某个意义上你也就成为了真正的上帝。“上帝看得见”也符合儒家思考的重要概念“慎独”。师友挟持时的修炼比较容易,因为有人看得见,最难的是独自修炼时。个人道德水平修炼,会由内而外表现出来,不要因为别人不知道,就放松对自己的告诫,越是一个人的时候越是要谨慎告诫自己,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2、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自我管理非常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自己实践多年,一方面持续推动企业家在公司内部推行,帮助企业从“控制型管理”真正走向自由的管理理念。

 

管理者通过“目标管理”实现思考:我应该做出什么贡献?在企业的价值链中,组织需要我做什么贡献?通过思考,在正确的事上设定目标,避免“我想做”,而是“我应该做”,让自己明确方向,设定目标以调动资源,提高工作积极性,了解自己在哪些领域做得好。

 

主动设定目标,是管理者主动思考的表现。自己设定目标,从来不由他人设定;当他人设定目标,我来执行时,思考能力便会退化,没有主动性。

 

3、反思总结,反馈分析

 

德鲁克在多本书中推荐—反馈分析法,他本人使用这个方法近50年,我在实践中也受益匪浅。在每个计划、重要决策开始前,写下“期望取得的成果?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产生成果?”约定期满,拿出当初的构想,与现实对照,会意外的发现很多构想与现实不符。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会觉察到自己的疏忽,不断成长。

 

每年用一段时间找个安静的地方,静下来反思: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和我的组织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我在哪些领域发挥了价值?哪些方面超越了当初的期望?哪些没有达成?哪些属于客户需要我,而非期待?哪些方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客户的时间?分析:下一年,我应该关注哪些领域?将每年的年度总结写出来,隔段时间回顾是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方式。据我所知,不止德鲁克喜欢使用,而且乔布斯、李连杰、马云等也常采用这个方法。

 

4、你期望别人记得你什么?期望别人如何评价你?

 

李开复在其书中,曾采用一种方法——头版头条法。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为了避免犯错,最好的检验方法:想象一下,如果明天报纸头版头条上原封不动地刊登即将要做的事情,我们看到报纸会不会脸红?如果脸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推荐使用“头版头条法”,个人实践的体会:很多时候,帮助我们避免投机取巧,更加踏实的做事

自我领导的2点领悟

 

如何让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通过分享几个典故、名言、案例,期望您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境界的拔高”,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生命还有更高的境界,才愿意每时每刻经营人生到最后尽头。

 

曾子的启示

《论语》中记载:“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病重期间,众弟子围绕身边,确认手脚不能动后,对弟子们说:这辈子为人处世战战兢兢,终于可以放心了!这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扪心自问:“为什么曾子确定手脚不能动,不会再犯大的过错后才能放心?”若没有对生死有更深刻的理解,恐怕不会这样做。当我们理解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生命还有更高的境界,才懂得每时每刻经营人生到最后尽头。

 

康德的启示

 理解曾子,要涉及宗教、哲学的观念,对此,我是谁?从哪里来?死后到哪里去?直至今日我也无法理解,然而康德使我释然。关于生命的思考,有人会提出“唯物主义”、“科学实证”等来反驳,然而谁也无法证明自己是对的,不外乎做出两种选择,信或不信,分别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假如选择相信死亡不是结束,时刻经营自己的人生,不会纵容自己犯错,对我们更有利,那么便选择相信,像曾子一样小心翼翼地经营人生。康德的宗教观,引发我的思考,理解“活着就是为了修炼”;推测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并非最高境界,还有更高的境界——自我超越;坚定信念,让自己的未来更加精彩。理解生命的意义,是我乐于持戒行善,持续39修炼的根本原因。

 

德鲁克的启示

 吉姆·柯林斯登门拜访德鲁克,请教:“我怎么样才会快速成功?”德鲁克纠正道:如果我是你,我会问,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站在更高的境界,提出不同的问题,表达了这位智者的思考。我们总是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快速成功?然而成功的理由是什么?是在为他人做出贡献才能获得的成功。不做因只要果,如何成功?

 

《土拨鼠之日》的启示

气象播报员菲尔,每天除了在摄像机前给观众做风趣幽默的天气预报外,每年的2月2日他还要前往一个名为普苏塔尼的边境小镇,报导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事实上,菲尔对这一节日相当嗤之以鼻并开始对工作感到厌倦,当他例行公事完成今年的报导后,便急不可待地想重返家园,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耽搁了。

 

第2天醒来后,菲尔意外地发现时间仍然停留在前一天土拨鼠日,昨日的一切重新上演。惊讶、不信、刺激、狂喜、烦闷、焦虑、不安、绝望、倦怠等各种情绪轮流侵占菲尔的感官领域,可无论他如何选择度过这一天,他都始终无法再前进一步,开始了他重复的人生。

 

由于他的经验不断累积,在重复的一天中他学会了很多事情,直到有一天终于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为社区做出更大的贡献时,才得以解脱。这部电影拓宽视野,拔高人的境界。

 

南师的启示

大约8年前追随南师到太湖,听他分享关于“境界”的话题,曾受他推荐记住日本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终身践行的儒家思想:“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记得南师推荐这句话时,提醒企业家这句话值得挂在书房,不断激励自己拔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