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专业介绍:运动康复专业

来源:默认 发布时间:2023-10-16 浏览量:30

一、学院介绍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成立于2008年,原名运动康复系,2017年更名为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下设运动医学教研室、运动康复教研室、运动康复医学中心、学院办公室4个部门,建有“运动康复医学”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019年)、“运动康复”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运动康复教研室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1年),运动康复科学实验室入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2023年)。

学院现有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19人,辅导员4,实验员6人,行政人员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师资力量雄厚,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高校优质课主讲教师2人,14名教师获国际物理治疗联盟专业师资认证

学院始终以培养高层次体医融合人才为目标,整合体育学和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及高精尖学科优势,开展本科及硕士、博士教育,专业设置包括:运动康复、康复物理治疗2个本科专业,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2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以及运动康复博士研究生教育,每年招收150名本科生和100名研究生,截止2023年6月,在校生人数914人。

依托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运动康复医学”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支持,运动康复医学中心总面积达3000余平米,包括:功能诊疗区、主动康复区和科研创新区,是学院师生的实践教学中心、科研平台基地和开展国家队服务保障的集成地,目前已建有运动表现力研究平台、运动促进心肺功能康复研究中心,正在建设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研究平台、脊柱健康与脑科学研究平台。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近五年学生的一年期交流项目包括与捷克查理大学、保加利亚体育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接收来自比利时等地的国际交换生。此外,学院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师生积极参加美国运动医学学术年会、欧洲体育科学学术会议、世界物理治疗学术大会等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交流。

学院致力于精品课程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运动医学》、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运动医学双语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冰雪运动防护虚拟仿真实验》,以及《肌肉骨骼康复》和《运动损伤学》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等。

由我院教师主编出版的教材包括《运动损伤双语教程》、《运动按摩》、《运动康复技术》、《运动康复评定学》、《功能康复训练》、《中医养生康复》等,其中《运动按摩》获评全国十四五规划教材,《运动康复评定学》、《中医养生康复》获北京市优质教材。

学院每年向全国的体育院校、医疗机构、运动队、科研机构等单位输送高水平体医融合人才,为我国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领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业介绍:运动康复

(一)培养目标

具备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和运动科学的知识体系,掌握运动康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社会责任,能在各级运动队、科研机构、医院、社区、学校、健身机构等部门从事运动损伤康复、肌肉骨骼康复、心肺及慢性疾病康复、神经病损康复治疗和运动防护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毕业要求

1.掌握通识教育类、运动科学基础类、康复治疗学专业基础类、运动康复专业类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本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了解运动康复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视野。

2.能够应用运动康复学基本原理、运动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以及运动防护理念,按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针对运动损伤、肌肉骨骼损伤、心肺疾病、慢性疾病、神经病损导致的功能障碍进行功能评估、制定并实施运动康复治疗方案。

3.能够恰当使用现代工具,对运动康复领域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完成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任务。

4.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运动康复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5.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运动康复学科及临床医学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并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

6.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创新创业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

7.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熟悉体育及康复领域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能够在运动康复实践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三)核心课程

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康复评定学、运动损伤学、运动康复学、临床医学概要、运动康复技术学、理疗学、肌肉骨骼康复、心肺及慢性疾病运动康复、神经病损康复。

、毕业生就业情况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2023本科毕业生147人,北京生源:6人;京外生源:141人。

2024届毕业生情况介绍

2020级学生数为142人,其中男生63人、女生79人,中共党员24人。2020运康1班曾获2021-2022年度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年级内多名同学在本科阶段积极开展科研探索、社会实践,在SCI收录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参与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交流,在科研论坛作口头报告;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多次获奖;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获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表彰。

202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联系方式

联系人:笱远平老师

联系电话:010-6297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