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大学生求职心态调整六建议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14-04-09 浏览量:1121

大学生求职心态调整六建议

目前,大学生就业心理普通存在一个比较矛盾的现象:一时追求高薪,一时又希望能学以致用,一时希望自主创业,一时又希望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等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心态与择业心理的不稳定性在学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各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毕业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学生如何正确培养求职心态是最重要的。下面给大家几个建议,帮助大学生求职者正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求职心态1.树立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人生理想。

职业活动既是人们利用自身已有的职业能力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同时又是人们通过自身职业能力进行谋生的手段。就业观念不同的人,二者的比重是迥然不同的。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奋斗的根本目标。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是一切品德高尚、功勋卓越的人们工作的根本目的,作为21世纪的一代新人,更应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中,立志将所学知识报效祖国,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奉贤自己的才智。

求职心态2.个人愿望和社会现实需要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中国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国有企业、股份企业、外资企业、乡镇集体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并存的多种经济成分。就人才需求来看,不少国有企业还处于转换机制,调整结构的过程中,接纳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除生产第一线需要一定数量的技术工人外,一般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趋于饱和。外资企业对人才起点要求较高,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一定的壁垒。然而,股份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却很旺盛,急需高素质的大学生来促进这些企业的新一轮发展,这为毕业生的就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求职心态3.不为片面对口而求用有所长。

由于目前学校专业设置还较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调整改革也需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往往是一专多能的通用型人才,因此,对专业对口就业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从事专业大类所面向的有关职业都应当算是对口的。

求职心态4.不求一步到位,但求先就业后发展。

要破除选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念,在落实和选择就业单位和岗位时,不求一步到位。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革,学校教育和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窄,还缺少实践的锻炼,所学知识有待提高、丰富。因此,广大毕业生要对自己和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对就业单位、岗位的挑选要适度,适当降低择业期望值,迟就业不如早就业,先就业后选业。工作若干年以后,由于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重新选择新的就业单位和岗位。

求职心态5.不贪舒适求发展。

目前大型企业员工队伍技术管理实力强大,对人才引进不急迫,且对员工要求起点很高。而中小成长型企业急需高素质员工,从年轻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从中小企业第一线干起,增强实际锻炼的机会,对其今后的发展是必要和有利的。毕业生要敢于经受实际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求职心态6.把为社会作贡献与实现自我价值有机结合。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使有些毕业生认为,自己生不逢时,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实际上,一个人自己从低点、从基层起步,经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一步一步积累和成长,为社会和组织作出了贡献,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毕业生切忌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工作单位的地域和待遇,择业要注重学以致用和成才环境。

渴望得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大学生朋友,大学生要学会真正了解自己,并且进一步评估内外在环境的优劣、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减少盲目,减少挫败,树立自信心。在求职就业前一定要纵观分析社会需求,择世所需,否则,就业求职之路将更加曲折。

 

 

 

大学生就业心态解读 纠结的“编制”情结

发布时间:2013-03-13 来源:

环卫成求职香饽饽

编制竟有强大号召力

“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这恐怕是近几天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据报道,尽管落选了哈尔滨环卫工的招考,研究生毕业的王洋说了这样一句 “豪言壮语”,表达了自己对“编制”的痴情。29名报考的研究生中,只有7名通过考试,正式走上了哈尔滨的清扫保洁岗位,拥有了他们孜孜以求的铁饭碗。据 介绍,此次参加竞争的7000余人中,超过四成应征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编制”,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在大学生的就业抉择中所占权重越来越大。不仅是环卫工,即便是号称“冷岗位”、被多数人觉得有点晦气的殡葬业,也因为有着“事业编制”的标签,在就业市场上颇受追捧。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数量已逾从业人员的30%,2009年入行的 108名大学毕业生,至去年3月份在职比例超过85%。

其实,政府部门的“编制”有着更为强大的号召力。近年来,号称“国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热得烫手,报考人数每年都在100万人以上的高位运行。其中,2013年国考最热岗位的考录比竟然达到了令人咋舌的8436∶1。而前不久,一则考生开着豪车参加国考的新闻,更成为“编制”诱惑的有力注脚。国 考的红火还“烘焙”出培训市场的“大蛋糕”,以10万元起家的某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凭借国考东风成长为营业额过亿元的“大户”。而整个公务员培训的市场规模,据称已有数十亿元之巨。

国企“编制”也“一票难求”。在很多人眼中,国企的工作不仅稳定,而且收入高、很体面。据人人网发布的《2013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研报告》显示,2013届毕业生最愿意去的单位是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主动跳出体制纷纷“下海”,曾一度形成风潮。而如今,年轻人却越来越偏爱“编制”、回归体制内。稳定性、低风险、高保障,被不少人视作体制内的优势。但专家指出,体制内诱惑的精髓之处,在于隐性权利、身份赋予等账面之外的好处,这也是众人逐鹿的真正动力。

转型风险催生求稳心理

资源富集诱发编制情结

“非编制不要”的心态之所以盛行,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教授看来,与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大背景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有关。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为体制内工作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今天的环卫工人有可能就是明天的环保局长。”文东茅说。

而社会的急剧转型所带来的职业选择风险,加剧了人们“求稳图安”的心理。“体制内的工作因为稳定、未来可预见,成为规避风险的极佳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说,“同时体制外工作的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完善,升迁渠道很受局限,这就可能迫使一个研究生宁愿选择环卫工这样的边缘岗位,也不愿意进入薪酬较高的私企。”

一方面是社会保障的缺失,另一方面却是体制内部门的“过度”保障。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小章认为,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使资源高度集中于公权力部门。而个人找工作的标准,多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体制内为求职者提供了体制外无法获取的资源,显然更为诱人。

所以,有网友认为,大学生热衷报考公务员,不过是基于现行资源配置倾斜体制内部门而作出的利益最大化选择,不宜过度指责。

体制内心态不仅是中国的热议话题,还具有世界语境。李家华认为体制内心态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包括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区都有这种情况。

据了解,在香港,公务员同样也是大学毕业生热捧的铁饭碗。以2010年为例,香港特区政府推出5154个职位,共接到超过65.5万份申请,相比内地“国考”毫不逊色。

不过,香港中文大学政治行政学教授黄伟豪表示,香港大学生对公务员的崇拜尚算理性,与内地的“国考热”不是一回事。

黄伟豪解释道,一来,香港大学生在报读专业时已对未来有了初步职业规划,报考公务员的学生多为政治行政系或公共管理系的大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 对公务员的兴趣并不高。二来,公务员的福利待遇虽然不俗,但在香港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就业取向多元化的大环境下,从事其他工作也可以达到相 当的生活水准甚至更好。

安逸心态可能扼杀创新力

靠法治挤掉编制多余水分

“编制”情结,看上去只是个人选择,然而它会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对社会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王小章认为,优秀人才过度集中于公职部门,可能令其他行业沦为人力资源的洼地,致使人才供需结构不均衡,最终可能导致个人的最优选与社会的最优需之间不能有效匹配。

纵容“编制”情结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扼杀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西南政法大学社会法学教授陈布雷认为,在法治社会中,公务员只需循规蹈矩即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升迁。但是,真正的一流人才应当去更具挑战性、创造性、高收益的岗位,这样才能激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

社会创新的制约威胁,不只是中国在面对,即使在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韩国,公务员热也引发了本国舆论的担忧:太多的青年追求稳定,可能导致国家失去创新力和发展力。

“体制内对于创新价值的鼓励不足,而大学生也看不到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这就让社会越来越远离创造性。”李家华说,“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尤其在强调创新的中小企业,急需优秀大学生的加盟。”

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却遭遇了“人才荒”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表示,现在大学生都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去,因为中小企业在薪资、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不如大企业和国家机关规范。

“我们依然需要通过改革用工体制,将体制内岗位所附加的不正当利益剔除,为体制外岗位提供更多的保障,使之招工、用工逐渐规范,拓宽和延伸升迁 通道,如此才能引导就业正常化。只有真正实现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同工同酬,只有实行相对公平的分配制度,才能使人们摆脱对体制内的盲目留恋。”陈布雷说。

有人建议,政府应制定政策,加强引导,让年轻人摒弃非编制不要的心态,鼓励他们走入市场,在充分竞争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定位,实现自身价值的最 大化。然而,专家认为这种观点只是治标之策。“体制机制的修补及对青年就业观念的引导只能治标,我们要从根上将体制内部门拉回合理的性价比区间。”建立法 治社会,用制度约束公权力,被王小章视作扭转心态的根本之道。

他建议,要将公权力置于法律法规的监督与制约之下,还应该使之受到民众监督,建立公权力与民众之间的制度化联系,“只有这样,人才的职业选择才会更加多元,主动分流才能成为可能。

 

 

 

 

”面试前如何调整到最佳心态

发布时间:2013-03-14 来源:互联网

有个很著名的美国短跑运动员曾经说过她的成功秘诀之一便是“假想”。除了刻苦的训练和心理调节外,她在每次赛前都会假想跑道的长度、弯道的角度、跑道的材质弹性,周围的人声人浪,甚至场边青草的气味。

面试前几天,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你也可以善用“假想”:假想面试的场景气氛,对一些常规面试问题作好中英文的应答准备,还可以多准备一些“疑难问题”的应答。

如第二天你就要去面试了,那么在前一天晚上的10点后,建议你不要再思虑跟面试有关的事情了,至多在脑中再过一遍出行路线即可。

负面心态:过于兴奋

如何调整:人在兴奋时,会想寻求出口把精力发泄掉。

1.在睡前沐浴时放声歌唱。因为大声唱歌时需要不停地深呼吸,这样不但可以让你得到放松,而且使心情愉悦;

2.在白天时做一些适当的运动,能让身心得到释放,但注意睡前两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

3.“Relax-Calm-Empty”睡前三部曲。“Relax”即全身放松,不但要放松你的手脚、每块肌肉,而且要放松到舌头和头发丝;“Calm”即让自己平静下来,可以在这个阶段想像一个山清水秀、小溪潺潺的地方;“Empty”即最后一步,放松、平静到什么都不要想,自然就能安睡了。

负面心态:过于紧张

如何调整:人在紧张时需要转移注意力,同时让肌体得到舒缓和放松。

1.睡前听一些曲调委婉、节奏舒缓的轻音乐;

2.晚餐不能吃得太饱,睡前吃一块小甜点、喝一杯牛奶;

3.“洗个痛快澡”或者“泡个热水脚”;

4.轻轻用手指和指腹按摩头皮、前额和后脖颈处;

5.腹式呼吸法有助于睡眠。不会腹式呼吸法也没关系,平躺在床上,身体呈自然放松状态,轻轻阖上双眼,什么都不要想,做8—10个深呼吸也有助于睡眠。

 

 

 

大学生求职现状:就业不难择业难

发布时间:2014-01-15 来源:人民网

史上“最难就业季”余音未了, 2014届毕业生又挤进了招聘市场。与此同时,近80万人的“史上最大回国潮”汹涌而来。这个冬天,招聘市场“人满为患”。

近日,记者走进郑州市多所高校和人才招聘市场,发现难的不是就业,是择业。随着90后成为人才市场上的主力军,整个求职心态与往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13年12月份,河南农业大学的一间自习室里。放眼望去,大都是准备考研的毕业生。

 

 

 

热衷知名企业 “有业不就”很普遍

距离2014届大学生毕业还有半年,各种关于就业难的话题就已经开始发酵。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求职者人数众多,但招聘市场岗位充足,找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期望中的“好工作。”

河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周宁告诉记者,他们专业共120多个人,差不多100人都在考研,其余的20多人有的在考公务员,只有不到10人找了工作。

“几周前,学校专门举行过校园招聘会,来了好多企业,但同学们的积极性都不高,我去转了转,感觉没特别合适的,连简历都没投就回宿舍了。”周宁说,他的同学普遍认为本科出去,能找到“好工作”的不多,读完研究生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那么什么才是他们眼中的“好工作”呢?,他不假思索,“单位好,收入高,工作稳定。”

从河南人才市场提供的用人单位需求专业排名情况看,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类学科已成为今年的十大热门专业之一,市场需求量很大。然而,类似这样“有业不就”的现象目前在毕业生中却很普遍。

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省考研人数总计130649人,较2012年增加了9922人,占全国报名总数的8.2%,很多毕业生为了追求稳定的职业,回避就业或者是延后就业时间,选择复习考研、考公务员。

河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李国权说,学生都热衷于选择大型、知名企业或国有企业,“学校花了很多功夫引进招聘企业,希望能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增加机会,但有时候企业请来了,学生却没去几个,弄得我们也很尴尬。”

“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仅基础性岗位难招人,现在连一些中高端的岗位,都很难招聘到人才。”河南省人才市场市场部部长、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卢宇介绍说。

为此,河南省人才市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举办“成长型企业”专场招聘会。其实就是中小微企业招聘会,人才部门希望通过“改换门庭”的方法减少求职者对小企业的“歧视”,但收效甚微。

90后很“挑”  难俯下身做事

12月18日,河南省人才市场招聘会上挤满了人。但与记者预想的求职者扎堆停在企业招聘台前的场景不一样,反而是招聘方在卖力吸引求职者,不少招工人员在人流中给求职者塞宣传页。

包住宿,五险,三个月一次公费旅游,每年40天带薪休假,年终分红……一家商贸公司打出了这样福利诱人的招聘海报。“人不好招。”该公司招聘人员眉头紧锁,“待遇好虽然吸引了不少求职者,但一听是做销售,就没几个人投简历了。现在的学生都眼高手低,又想挣得多,又想干的轻松,还想听着体面。即便投简历的人去面试,通知10个能到5、6个就不错了,到最终能坚持做下去的有2、3个都算多了。”

“从第一批90后进入人才市场,我们就很明显的感觉到了变化:90后都不急于找工作,都很挑。”河南省人才市场市场部部长、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卢宇介绍说,“跟70、80后找工作时投很多简历,希望赶紧有单位给他们就职机会完全不一样,90后往往在场内逛很长时间都不会投一份简历。”

“除了‘挑’之外,90后的想法有时让人难以理解。”卢宇举了个例子,一次招聘会上,一位90后问应聘企业有没有wifi,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该求职者直接说,没有wifi,那你们这企业发展空间不大,我不去。

90后自己是怎样想的呢?记者在招聘会上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发现“挑三拣四”的背后是追求“稳定和发展前景”的心理。“大公司肯定要好一些,小企业说不定哪天就倒闭了,父母也说起点还是高一点比较好。”开封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刘晓伟说出了很多求职者的心声。

新乡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陈晓彤则失望的告诉记者,自己的梦想不能实现了。“一直想穿着高跟鞋和漂亮衣裳在写字楼里工作,没事喝喝咖啡,就像电视里的白领一样。但找工作时发现,好像很难有符合自己期望的。”

卢宇认为,90后从小生活条件较好,毕业了也没有太多生存压力,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就业时挑三拣四,俯不下身做事的浮躁心态。他建议大学生要在择业心态和期望值、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多下功夫,不断提升竞争意识,同时降低期望值,理性分析和评价自己。在应聘时,不要一味追求工作地点、过分强调薪酬,而要考虑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物质需求与精神满足的关系。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定位不清导致 “学生就不了业 企业招不来人”

“现在的学生太不务实了!”12月20日中午,郑州大学校园招聘会上,郑州科华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李志娜边扒盒饭边说,语气有些生气。

一上午过去,她没收到多少简历。招聘计划没完成,只好吃点东西接着来。“现在的学生不得了,张嘴就要三四千,一听达不到他们的期望,立马扭头就走。”李志娜抱怨道,“来应聘财务,给他们一张工资表,让现场做一个报表都做不出来。还得我们从头教起,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会些什么,先想着要高工资,对自身的价值定位太不清晰。”

在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和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联合报告中显示,2011届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2631元。李志娜说,他们公司五年前给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是800~1200,现在则涨到了1800~2500,“虽然我们给的起薪是中等水平,但我们会看应聘者的能力,只要能为公司带来效益,工资很快就会涨,可是很多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南阳润禾棉业有限公司的高经理也摇头苦笑,前段时间他们想招一个英语口语好的人,有个在国外打过两年工的小伙子来应聘,挺符合公司需求的,但最终还是谈崩了。“他开口要20万年薪,我说行啊没问题,你先让我看看你能做什么,值不值得我给你开这个工资。”高经理说,“但他不愿抓住机会证明自己,只想一步登天。”

“很多企业招聘人员压力很大,经常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想想办法。这种‘学生就不了业,企业招不来人’的困境固然与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性差有关系,但与求职者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认识不够也密不可分。很多人对于找什么样的工作不明确,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不清楚,结果就是屡屡失败,感觉找工作就是难。”河南省人才市场市场部部长、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卢宇说。

郑州轻工业学院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刘磊则对记者说:“其实很多毕业生面前都摆着好几个机会,但大部分都是基层岗位。有同学会来问我该怎么选择。他们不是找不着工作,而是太挑,这山望着那山高。”

“目前用工市场上缺口最大的就是基础性岗位。因为太‘基层’,所以招聘时常被‘鄙视’。求职者的心态我们理解,但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全面理性的看待就业问题,不要把期望值定的太高,应当脚踏实地做事,刚毕业这两年是成长期,懂得学习积累为自身增值,用能力争取高薪,才是毕业生该有的良好心态。”卢宇表示。

 

 

 

 

 

 

重回北上广又成新潮流

发布时间:2014-04-02 来源:

随着春季用工期的到来,招聘市场又进入活跃期。700多万应届毕业生,已经返城的农民工,意欲谋求更好发展的白领,在这个招聘季,他们是否求职成功?

随着春季用工期的到来,招聘市场又进入活跃期。700多万应届毕业生,已经返城的农民工,意欲谋求更好发展的白领,在这个招聘季,他们是否求职成功?

 

大学生多手备战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700万,再创历史新高。

“一些高强度的工作,女生确实没有男生合适。但是,用人单位也不该用性别歧视来对待女性应聘者,任人唯贤、能者居之才是最公平的。”北京某大学工科专业的张同学透露,班上男同学的工作基本都有了着落,而她尽管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不错,却在求职时屡屡碰壁。

再过3个月,向同学就能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手上也已有四五份工作意向。“这几份工作都在拖着,还没确定选哪一个,同时也在等待更好的。”就读于湖北大学的向同学说。

面对就业压力,不少毕业生做了多手准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影视专业的王同学做了留学的准备,也向多家影视公司投了简历。

“逃离北上广”曾一度被炒得火热,如今“重回北上广”却又成为新的潮流。“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大城市情结。”来自武汉大学的陈同学表示,北上广工作机会多,这是事实,在这些城市发展,最好是从事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行业。

劳务工冷热不均

来自陕西汉中的汤阿姨,从事小时工已有20年。“每年元宵节后到3月份,大量的劳务工涌入北京,但需求有限,而且很多雇主在元宵节前就敲定了。”汤阿姨说,5、6月份工作好找多了,因为小时工大都来自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份,每年那个时候她们都会回老家忙农活。

尽管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汤阿姨在家政服务市场上也感受到就业压力。

笔者在北京朝阳区酒仙桥附近的多家家政公司走访时发现,雇主出现完美化心理,希望小时工是全能型的,有的雇主甚至要求小时工属相不能和家人属相相克;而小时工们则拥有攀比心理,总是比着高工资,也不顾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

“相对于前几年,如今小时工供大于求。薪水高,工作也不算太累,因此成了大多数劳务工的首选,许多做保洁的阿姨也纷纷转行。”北京市兆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家政服务部经理张萍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来自河南的黄师傅压力则小得多。“目前干的活都是熟人介绍的,干完这家,如果没活了,就去另外一家。”黄师傅说去年到现在,一直在北京大型商场干装修。

“90后”成跳槽主力

在杭州某大型国企工作的小张正准备跳槽,年前他就有了离职打算,近期也一直在一些招聘网站浏览招聘信息。

由于今年的春节提前,跳槽的黄金期也移到了2月。智联招聘近期发布的《2014年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显示,“90后”职场人中,有跳槽想法(含正在办理入职/离职、更新简历和有意向)的比例已达65%,这一比例在“80后”为57%.小张选择跳槽是觉得薪酬与付出不匹配,根据智联的调查显示,除了“薪酬水平”和“职业晋升受限”这两个现实原因外,“工作与生活严重失衡”也成为很多职场人想跳槽的一大原因。

智联的一份报告还显示,在今年春季求职高峰中,全国人才竞争指数为45.2,即从全国情况来看,平均1个职位收到45.2份简历。从各城市来看,深圳、北京、苏州分别以竞争指数71.1、64.1、61.1位列前三。

 

 

 

职场新人怎样破茧成长

发布时间:2013-03-14 来源:人民网

职场新人的破茧阵痛

职场新人们往往面临工作上“破茧”的阵痛。“专业不对口”是很多刚工作的年轻人面临的烦恼;也有人抱怨工作枯燥辛苦,工作压力大,工作上还找不到提高的突破口;有时领导苛刻的要求常常也成为新人的烦恼来源。

从象牙塔到职场,专业不对口,工作压力大,“怕领导”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新人在抱怨境遇的同时,也必须知道老板宠爱的都是些立即可用并且能带来附加价值的员工。在埋怨现实的时候,新人们是否有扪心自问:“你对公司的贡献有多大,你所做的工作是否对公司的未来有所帮助?”一句话,要靠自己的打拼,还要紧跟时代节拍,前途不是别人给的,培养出自己的专精特长,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人,这至关重要。

不要做职场草莓派

如今的职场充斥这一类外表光鲜、内心脆弱、经不起任何挫折的“草莓派”。许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一遇到困难,就想要逃避。但逃避并不是解决压力的灵丹妙药。

“诚信、谦虚、踏实、坚韧、协作,是职场新人的成长秘诀。”上海某民企人力资源部的丁先生建议。他认为,职场新人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才刚刚起步,只有具备“杜拉拉”的犟劲,“许三多”的傻劲,军人般的干劲,才能冲破压力的藩篱,迈出职场完美的第一步。要调节对职位过高的预期,改变对工作过度的期待,职场不是“伊甸园”,要脚踏实地享受充满泪水和欢笑的“农场生活”。不仅乐于享受收获果实的喜悦,还要做好被“虫咬”或“摔跤”的准备。

 

 

 

招聘单位选人怪象:漂亮女生不要 独生子女慎重

发布时间:2014-03-19 来源:

今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总人数为43万人,比去年增长近10%。湖北省教育厅在湖北工业大学启动“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月”活动暨首场招聘会,当天有300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近2万名应届毕业生到现场参加招聘。

 

湖北省教育厅表示,2014年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省将挖掘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确保专场校园招聘活动场次和岗位数量进一步增长。同时,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督促高校建立完善“一对一”帮扶机制,及时做好就业困难补贴发放等工作。

据悉,3、4两个月,“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月”将在29所高校举办32场招聘会,将有26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4.8万个。全省高校学生可免费参加。

部分单位选人越来越“现实”

漂亮女生不要 独生子女慎重 签前问父母意见

“像你这么漂亮的女生,不太适合我们这个销售代表岗位。”“你是独生子女,能在外承受风吹日晒吗?”“签约前,你给父母打个电话吧,征求下意见。”昨日,在湖北工业大学招聘会现场,一些招聘单位的要求,让毕业生感到颇为“另类”。

上午10时许,在一家公司的展台前,几位漂亮女生来应聘被婉转拒绝。可口可乐公司人力资源部业务合作伙伴经理伍娟说,招聘的岗位是销售代表,需要外出贴宣传海报、拜访客户等,工作比较辛苦,担心漂亮女生以后不适合留不住,“我们更愿意招收能吃苦耐劳,有较清晰职业规划,对目标单位、岗位有所了解的毕业生,注重岗位和人才的匹配度。”

另一单位招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聘者一上场,招聘官就问“是独生子女吗”?面试合格后,他还要求学生给父母打个电话再签约。“这个岗位需要在野外工作,我们更倾向不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如果父母不同意签约,招来留不住。”

全省留鄂就业毕业生超半数 电子机械土木交通最好就业

我省高校毕业生近几年就业情况如何?省教育厅昨介绍,全省毕业生留鄂就业人数逐年增长,连续3年超过半数以上。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建农说,“前些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东南飞”现象明显,随着沿海企业内迁,愿意留在本省工作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占比从过去的40%增长到60%.”

从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需求旺盛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工科类,如电子、机械、土木、交通等。需求较弱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文科类和艺术类,如本科就业困难的专业有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人士分析,就业难的专业基本上都是在行内被称为“具有普适性”的专业,几乎所有高校都设置了,招生人数多,供大于求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在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省教育厅方面表示,他们将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督促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纳入学分管理。此外,还有创业可申请无息小额贷款、税费减免为创业“减负”等多重政策利好助推大学生创业。

 

 

 

 

 

 

应届生求职遭遇“倒春寒”

发布时间:2014-03-13 来源:

恰逢各大高校开学季,应届毕业生也迎来了找工作或实习的高峰期。在节后“用工荒”的背景下,应届生人才市场是怎样呢?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走访招聘现场及调查相关学生发现,应届生求职正遭遇“倒春寒”,在毕业生数量持续保持700万人高位的情况下,未来就业难题或将持续。

 

春季毕业生招聘会扎堆

眼下,北京市各大高校正迎来开学季,对于广大学子来说,找工作或者实习也正迎来高峰期。伴随着春季校园招聘季的开启,节后京城的各大招聘会正扎堆出现。

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透露,节后招聘季已从上周五开始陆续举办。从各大高校获得的消息是,针对在校生的春季大型校园双选会从3月起迎来高峰期,北京商报记者从某应届生求职网站上看到,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均排满了如IT、金融、工程、医药等行业的招聘会,另外北京人才市场以及各区县的人才市场也分设了大学生招聘专场。

对此,有业内专家分析称,春季招聘会的火爆是与大学生即将迎来求职旺季紧密相关的。一方面,对于毕业生而言,最后一学期课程不算紧迫,求职成为毕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考研笔试成绩已经揭晓,按照惯例会有一大批考研落榜生转移到求职市场。

应届生求职遭“倒春寒”

与媒体普遍报道的节后人才市场出现“用工荒”的情况相比,应届生求职现状是怎样的呢?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场线下招聘会现场后发现,与“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大学生正在感叹找工作难。

“来北京已经有一个星期了,基本上每天都在招聘会现场跑,不知道投了多少份简历,但现在仍未找到合适的岗位。”马丽(化名)是河南省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她打算毕业后“北漂”,去年底她在网上投了百份简历,但绝大多数杳无音讯,因此打算在招聘会上碰碰运气。“网上投的很多简历招聘官说不定看都不会看,现场递交简历他们起码会扫一眼,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有现场面试的机会。”

与马丽这样投了大量简历没有回音不同的是,有的毕业生却在为岗位的选择而抱怨。“这几天差不多接了七八个面试电话,但都是电话销售的,我不想做电话销售,我只想做行政助理,为什么就没有人给我打电话?”某应届毕业生吐槽。

有求职者反映称,找工作难除了与岗位需求难匹配以外,工资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雍和宫人才市场,北京商报记者看到某教育公司的一个针对应届毕业生开放的翻译岗位,要求具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或者海外留学经历,而其转正后的薪资则仅为3000余元。

“最难就业季”或将延续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727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8万人;而北京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再创新高达23万人。再次增加的毕业生数量,对经历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新一年人才市场提出了严峻考验。而此前,人保部部长尹蔚民曾透露,未来五年内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700万人左右高位,这意味着“最难就业季”接下来几年内或将持续。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节后是一个求职的好时机,应届毕业生们可以尝试一些‘曲线’就业的方式。比方说,由于节后人才流动大,许多公司需要应届生来实习或者定岗,应届生可以放低身段先去锻炼,一方面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寻找转正机会。”某高校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求职路上微调查 就业那些槛

发布时间:2014-02-26 来源:

告别2013“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奔波在求职路上的是再创新高的727万高校应届毕业生。但在求职之路上有多少求职者无力挣脱的就业门槛和歧视?该如何破除呢?

 

性别歧视最让人气愤

求职者赵天: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最让人气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招聘单位明确规定“男生优先”。相同的职位,女生要优秀很多很多才能战胜男生。尤其是这些用人单位拒绝女生的“理由”可谓千奇百怪,比如女生太多需要中和、上班不规律、太苦太累女生受不了……

专业受限影响平等竞争

求职者徐庆:我在找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专业问题。对于毕业生而言,很多工作都可以做,可是由于专业限制,很多毕业生都无法得到机会,甚至是笔试面试的机会。从文科来讲,文史哲本为一家,可是招聘要求中对于中文的需求远多于史哲专业,这也让很多史哲专业毕业生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出身”不好难入围

求职者杨阳:在之前参加过的校园招聘中,我曾遭遇过一些企业在简章上直接将招聘范围限定在清华、北大、人大等几所重点院校的学生,其他学校的学生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直接限制了普通学校优秀学生的求职发展的道路。即便是国家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有时候因为自己本科的“出身”不好,往往得到了投简历的资格,却仍没有获得笔试的资格。

户口至上,仅此而已

求职者田潇:为了户口我放弃了很多。留在北京工作是我的梦想,而真正意义上的留下,我觉得就是要有北京户口。在求职过程中,我也有很多别的选择,可以去收入更高的外企,去更有发展前景的网络公司。最终我选择了一家事业单位,虽然与自己专业不吻合,从内心来说也并不喜欢,但这个单位可以给我提供北京户口,仅此而已。

链接

什么是就业歧视?

根据我国政府2006年1月12日正式加入的国际劳工组织《(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1958年)第1条规定,“所谓就业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做出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导致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公约还特别指出,由会员国政府在同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协商以后,可能确定出其他具体种类的就业歧视。另外,公约还规定:“对一项特定职业基于其内在需要而做出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不应视为歧视。”这一条规定也就给出了确认就业歧视与非就业歧视的一个关联性原则的标准,即在就业招聘或雇佣过程中对劳动者“所做出的区分、排斥或优惠”是基于该项职业或工作的“内在需要”就不能认定为就业歧视,反之即为就业歧视。

 

 

如何通过HR的表现判断自己面试是否顺利

发布时间:2014-03-06 来源:应届生求职网

你已经面试完了。当你等待公司消息的时候,脑子里不断回放面试的情节,心里估摸着自己的表现如何。但是有什么方法可以在通知出来之前就能知道结果吗? 没有什么迹象100%牢靠,但是下面是一些征兆能说明面试进展顺利:

 

1.面试官告诉你明确的决定时限,而不是含糊其辞或不确定。当我对来面试的人感兴趣的时候,我会保证让面试人员在离开的时候确切地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他们要期待何时收到我的消息。

2.面试官询问你的时间安排。当我对某位面试者特别感兴趣时,除非我知道会在几天内提供工作机会,否则会担心有没有别的雇主挖走他。我会说:“你有没有要遵守的时间安排呢?”以及“如果我们的时间安排和你的有冲突,请告诉我,我看能否加快办事速度。”

3.面试官在努力对你推销公司或这个职位。当我知道自己想聘某个人的时候,我会花额外时间谈论这个职位及我们公司的优势,并且会努力详尽描绘出也许会吸引应试者的工作角色或企业文化。

4.面试官花大量时间回答你的问题。不论应试者是否是强有力的应聘人,我总会问他们有什么问题。但是当我对某个人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回答会深入很多。我经常会去核实自己对问题的回答是否让他们感到满意,并鼓励他们坦露任何有所保留的想法。

5.面试超过时限。如果我对某个应试者不是特别感兴趣,那么我会寻找机会结束面试——不会拖时间。所以如果你的面试时间超时,那么就是一个很好的征兆。(但是,如果面试没有超时也不要过多揣测;我曾招过的许多人,都没有进行过长的面试。)

6.面试结束后,面试官把你介绍给其他人、或带你参观办公室。 同样地,如果我知道自己不会招聘某位面试者,我不会做这些额外功,浪费任何人的时间(包括应试者)。

7.从你的推荐人那里听说雇主曾给他们打过电话。向推荐人核实情况十分费时,所以如果我对一位面试者不感兴趣是不会去做的。

话又说回来了,以上这些都不是绝对的。面试官也许没有任何意图地做了其中一两件事。当然,面试官也许对你的很感兴趣,可最终还是选择了另一位应试者。但是当你看到类似上面的情况时,至少会知道自己还没有被淘汰。

 

 

警惕网络招聘陷阱

发布时间:2014-03-06 来源:湖北日报

春天,又是毕业求职、职场跳槽高峰期,网上求职也越来越普遍。近日,多位人士告诫,网络求职当心遭遇陷阱。

 

“带薪培训”成“不签单没底薪”

“连跑几场招聘会都没消息,网投简历不到半小时,就有电话通知面试,当时觉得网络求职效率很高。”湖北经济学院大四学生刘攀向记者讲诉了去年11月的求职经历。

她在网上应聘某物业公司会计岗位,接到面试电话后,兴奋不已地赶到面试地点,才知道是某保险公司营业部在招聘,而她并未向该公司投过简历。该公司招聘人员表示,公司也招“会计助理”,并承诺“带薪培训,培训合格后可根据意愿选岗”。看着公司所在写字楼不错的办公环境,刘攀决定留下来看看。

随后一个多月,刘攀按公司规定交培训费、入职押金,参加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还花钱从公司购买促销品,参加保险产品销售。不料,12月27日,主管突然告诉她“培训期内,如果不签到3个保单,销售额达不到1万元,就不能转正,也没有任何工资和补贴。”

“这跟当时面试时的承诺完全不一样。”刘攀和同批招聘进来的30多人集体要求离职,却被告知入职押金和考取的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不予退还。

多次交涉无果,她们选择集体维权,最终在相关部门介入下,刘攀才拿到1500元工资、入职押金和保险代理人资格证。

应聘销售总监险入传销陷阱

潜江小伙林泽去年8月从外地回武汉找工作,网投简历后差点被拉进传销陷阱。

“对方说招销售总监,月薪7000元,觉得我条件不错。”林泽来到该公司所在的兆富国际大厦,看到“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招牌,面试人员称公司具有国际背景,代理两大国际品牌,月薪过万很容易。

“我刚回武汉,看这家公司规模和环境还不错,就同意加入。”随后,林泽被要求花9000元购买公司产品,当他拿到产品兴致勃勃开始谋划业务时,很快发现公司多个经营漏洞。

公司招牌上所称“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并未正式注册,也无营业执照和品牌代理合同。公司主要业务是在网上发招聘信息,高薪吸引应聘者,并按团队计酬(即所发展下线人员业绩都可计入上线人员)。“他们要我去网上发信息招人,或花钱到网上买简历,拉人建团队,这其实就是一种传销。”

林泽要求离职并想要回9000元钱,被公司拒绝。随后,他到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投诉,在相关部门介入下,公司把对外招牌换成“某日用品经营部”,给他的答复是“产品可退回公司代卖,卖出后退钱,卖不出没钱。”

林泽说,公司流动人员多,多数是年轻大学生受骗上当。

轻信网络兼职却被骗钱

“本想利用空闲时间,在网上兼职赚外快,谁知忙活一通却损失近千元。”昨日,家住青山的张女士提起自己的网络兼职经历郁闷不已。

去年11月,她在QQ群看到“足不出户做兼职,轻松月入5000元”信息。对方自称是中间商,专帮网店卖家刷信誉,只要张女士有电脑,会网上购物,就能轻松赚钱。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女士到一家网店拍下一件50元物品,对方很快向她账户返还50元和10元酬金。“操作很简单,结算也爽快,我就放松了警惕。”第二天,对方要求她到3家不同网店拍下共计近千元物品,并承诺任务完成后,可获100元酬金。张女士按对方要求完成任务,但直到晚上也没见对方将钱返还。当她通过QQ联系对方催问返款时,却被对方拉黑,张女士这才意识到上当。

专家提醒:网络求职更需谨慎

针对以上网络求职案例,智联招聘市场部经理雷丹表示,求职者在网投简历接到面试电话后,需尽快核实对方基本信息,对情况不了解的及与自己求职意向不符的,都应谨慎对待。此外,应聘面试时也要善提问题,借机多了解公司背景、经营模式、薪酬待遇、用工形式等。

武汉市工商管理局公平交易执法局综合治理科科长吴建峰认为,求职者在网络求职时,不可偏听偏信,可通过工商官方网站查证所应聘公司注册信息,看其注册资金、经营范围等与招聘时所描述情况是否一致。

 

 

2014求职必备APP推荐

发布时间:2014-02-26 来源:

求职高峰期来临,所以最近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工作是怎么找的?你那简历怎么写的?面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分享几款年后求职必备APP,用手机APP求职,不仅可以随时查看招聘信息,而且轻松搞定简历和求职信,还有各种求职锦囊帮你应对面试哦,不管你是准备跳槽还是即将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参考下!

 

智联招聘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不用再盯着电脑找工作,手机装个软件,即使上WC也可以查看招聘信息。“手机上智联,求职超方便。”说得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智联招聘》的软件界面设计简单直观,搜索项非常简洁,输入好搜索条件就可以查看各个招聘信息了。

软件的筛选功能很给力,另外根据你提供的筛选条件,每天还会推荐类似的职位供你参考。各种简历模板让我们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优势,新版本也进行了多项优化修改。《智联招聘》可以说是一款老牌的招聘类客户端了,资源丰富,信息量大都是它的优势,覆盖范围遍布全国。想要找工作的朋友们,智联是必选之一。

前程无忧

《前程无忧》是一款比较老的求职招聘平台了,与《智联招聘》功能大体相同,支持多种搜索选项。界面简洁清晰,所有功能模块一目了然。与《智联招聘》不同的是,它非常明确得提供了校园招聘版块,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族来说,通过这项找工作非常方便。

软件除了提供搜索等功能外,还为大家提供职场资讯,不管你是想学习面试技巧还是了解跳槽知识,这个版块都能帮到你。此外,大家还可以根据地图来进行查看周边职位。总的来说,《前程无忧》的功能比较全面,内容丰富,基本包含了我们面试找工作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荐使用。

赶集生活

《赶集生活》不但为大家提供各种招聘求职信息还提供了百个城市的生活信息。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也会考虑距离问题,那这款兼招聘求职与房屋出售为一体的生活应用就可以帮到大家了。有了赶集我们可以一边看工作,一边看周围的房屋出租信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在赶集上大家可以发布简历,当然也可以看到各种生活信息,分类全面,内容丰富,不多说,感兴趣的就自己下载体验下吧。

求职锦囊

前程无忧推出的一款实用的职场攻略。软件中关于面试和跳槽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做了详细介绍。集合热门话题,提供全面的职场应对方案,软件还支持离线下载,非常方便。

软件没有过多浮夸的东西,全都是最实用的面试求职技巧介绍,内容包含了找工作的各个方面。基本上大家在找工作时遇到的问题都在软件中有相关介绍,确确实实是一款求职锦囊。不管怎样,下载下来看看总比什么都不知道的要好,关于找工作除了能力,运气外,技巧也很重要哦,推荐大家使用。

 

 

求职季 亲友团助阵找饭碗

发布时间:2014-03-06 来源:中国网

现在干啥事都兴亲友团。相亲拉上亲友团,相亲成了“招聘”;招聘拉上亲友团,招聘成了“相亲”。

有些大学生求职,背后跟着一个强大亲友团,亲友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在现场指导,有人在背后“找门路”。难怪有人戏称:没有最强职业,只有最强亲友团。

求职就业,本来是一个人的事,缘何变成了一家人的事?用人单位对这样的“亲友齐上阵”现象又怎么看?

 

最强就业季,亲友团来助阵

过了正月十五,大学应届毕业生开始进入“找工作”模式。

2月15日、16日,省、市人才市场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同时开场。近千家用人单位提供5万个岗位,规模系历年之最。前来求职的人更是多达15万余名,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省人才交流中心、大河报社等单位承办的河南2014年首场大型招聘盛会,4万个岗位引来13.1万名求职者。(详见大河报2014年2月17日A06、07版)

有“亲友团”来助阵。记者在这些大型招聘会上发现,随着2014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季”的来临,组“亲友团”前来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并不在少数。

然而,面对这些亲友团,一些教育学家及应聘单位认为,亲友团助阵,并不会对应聘结果产生积极意义。

“你想想看,有哪家单位会喜欢这种没有‘断奶’的员工?”一位应聘单位的主管直言不讳,不但结果不会太理想,而且,毕业生还会失去一次独自面对压力、挑战进而蜕变、成长的机会。

专家建议,应加强对求职大学生心理辅导,帮助其战胜求职时的恐惧和焦虑,为其应聘就业之路提供“硬帮扶”。

家长组团帮孩子找工作

“人家说,上阵父子兵,找工作这样的大事,你交给一个孩子,怎么能放心。”在招聘会上,郑州市民何先生组团来帮女儿找工作,在他的心里,女儿现在仅仅是一名大四的学生,还不具备“独自做事”的能力。

何先生拉上了妻子、弟弟等这些“过来人”来助阵,他相信,凭借他们三个“臭皮匠”多年的涉世经验,应该能帮女儿筛选出好的企业信息。

河南大学大四学生小黄,此次也是带着父母一起来参加招聘会的。小黄的父亲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一早专程从开封驱车来到郑州,因为参展的招聘单位比较多,所以一家三口分头到不同展区了解信息,一旦发现适合的单位后,小黄会接到父母电话,携简历到相应展位面试。

“在开封,这样大型的招聘会比较少。我们全家提前就计划好,今天上午效率比较高,找到五六家单位投递了简历。对方也有录用意向。”小黄说。

与何先生情况类似,陪同赶招聘会的亲友团成员,有正在职场拼杀的,有初入职场出来长见识的,也有通过业余活动扩大交际圈的。各人根据经验提供的参谋,从多个角度完善了求职者对企业的了解,也为企业全面解答职员的疑惑提供了机会。

当然,有些携带“亲友团”的大学生也表示:这是无奈之举。“你不让他们来,他们还不高兴。”大学生小史说,每到一个摊位前,爸爸妈妈就先她一步抢问,看到用人单位那怪怪的眼神,她都觉得实在不好意思。

一次好锻炼机会失去了

在某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参加招聘工作好几年了,这两年,携亲带友找工作的大学生还真不少。

不过,根据他这么多年的观察,在招聘会上携“亲友团”助阵实际上意义不大,毕竟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孩子自己的实力。“每当看到有家长陪着孩子来招聘,我心里对他的印象分就降低了,至少我个人是这样。”刘先生说。

这些亲友团,在帮孩子求职时,很多只侧重个人的学历、专业背景,以及企业的岗位名称与待遇,听着岗位头衔还可以,就直接问薪水和上班时间了,实际上这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他们并不愿作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亲友团中有工作经验的人,会从工作环境、休假时间等小问题中,发现企业的发展理念,以及是否具备规模等,这确实也增加了求职胜算的可能。但,毕竟,这些“加分项目”不是求职者本人自己争取到的。

“就像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吃饭一样,父母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孟闻远认为,孩子要从在校生逐渐转型为社会人、企业人,学会独自面对压力和挑战。求职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们在迈出校门之前最好的锻炼,而家长陪伴则会使学生失去第一次独自闯荡的机会。

“软帮扶”扶不起 “硬帮扶”是根本

扶他一阵子,不能扶他一辈子。大学生,最需要的不是求职时一次的“软帮扶”,而是需要高校在加强学生自身实力等方面下“硬功夫”。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今绝大多数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缺乏整体规划,对就业信息的搜集能力也明显不足。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孟闻远说,最根本的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要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要把学生就业作为第一要务考虑。当学生明白,自己所学专业和所学知识,到社会上能用得上时,他自然就增加了自信。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求职前的心理辅导。

“有必要通过心理辅导与个体咨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新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最终使学生抛下包袱、轻松就业。”郑州市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方说。

袁林方建议,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因此高校不仅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且应积极组织他们广泛参加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接触、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增强其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

 

 

基层公务员的梦与惑

发布时间:2014-03-13 来源:

刘茜大学读的是师范专业,她本来可以做一名老师,但她2008年毕业找工作时没有一点方向,于是在同校好友的建议下一起选择了报考河北省的公务员,并且最终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虽然她以前从未想过要当公务员。

 

公务员,铁饭碗,这原本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刘茜仅仅工作了3年多就选择了辞职。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脱离队伍”是因为待遇不高、成就感低落、工作压力大等诸多因素。

最近一段时间,公务员辞职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让人们一度开始怀疑这份旱涝保收的工作是否真有传说中那么好。不过另一方面,近几年公务员的报考人数却有增无减。

官方数据显示,2007—2010年,我国公务员的报名人数从74万一路上升到2010年的审核通过人数144.3万。在经历2011年的141.5万和2012年130万的小幅下降后,2013年又首次突破了150万。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郑建君博士的《中国基层公务员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倦怠现象很严重。

郑建君在报告中指出,作为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实践者、执行者,基层公务员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鉴于此,郑建君在报告中呼吁,当前广大基层公务员的价值取向、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于工作生活的感受情况,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工作“没技术含量”

回想起当初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情形,刘茜用“幸运”来形容自己的经历。不过她的那名校友则在笔试后就被淘汰。

后来又有选调生,虽然门槛高点,但刘茜的各项条件都符合。她又通过了选调生的笔试。

所谓选调生,是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及选拔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面试时,刘茜的父亲希望能托人找点关系帮帮女儿。尽管刘茜坚决反对这么做,但父亲还是背着她找了“没起到任何作用的关系”。

刘茜又幸运地通过了面试。

后来培训时,刘茜意识到通过选拔者大部分都有一点背景,差点的也是“父母一方有一个是公务员”;再后来分配工作时,刘茜才知道,自己所在的单位已经几年没有进过新人了。同事们都在猜测这个24岁的女大学生到底有什么背景。而当刘茜一脸无辜地表示自己的父母不过是普通农民时,同事们更加疑惑了。这让刘茜第一次感受到背景对公务员的重要性。

培训结束后,刘茜拿着一纸红头文件开始了自己的选调公务员生涯。她被分配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下属某乡镇工作。按照选调生的相关规定,在基层锻炼几年后,她才能被调回城里。在刘茜看来,选调生多少有点“上山下乡”的意思。

工作单位跟刘茜想象的差别有点大。最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工作时间—单位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点名,但差不多到10点多的时候,八成左右的同事就提前下班回家了。下午没有明确的上班时间,“因为基本没人上班”。

由于离家远,刘茜就住在单位宿舍。她每天早上8点半到办公室,先打扫卫生、打开水,然后坐下看书;下午2点到办公室,接着看书。

“办公室大多时候就我自己……” 刘茜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有些无奈和落寞。一些老同事劝刘茜下午没事就不用去办公室了。

坚持了一个多月,刘茜也开始入乡随俗“忙活自己的事情”了。她每天把大量时间都用在上网、绣十字绣上,在乡镇做公务员3年多时间,她绣了五六幅作品,“还有两米多的大部头”。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刘茜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枯燥极了,每天就是打字、做报表这些事情,“初中生就可以胜任,没有技术含量。”她坦言,这样的工作远离了她的初衷。

薪酬方面,最开始刘茜的月工资只有700多元,不过很快就涨到1300多元,到2011年底她辞职时,已经有2000元左右了。

“如果按照性价比来算,工资少了点。但仅仅做这点工作,其实工资还是很多。”刘茜时常这样跟朋友开玩笑说。

尽管工资不高,但刘茜还是利用攒下来的钱回家把家电整个换了个遍—那段时间,她一直过着“吃饭不花钱、娱乐没地去”的日子。

“成就感低落”

刘茜所在的单位,由于分工极不明确,常驻单位的几乎只有她一个人,以至于在后来的工作中,她经常会半夜被抓起来救急。

写材料、打字这些简单的事情刘茜都能接受,工作不爱拖延的习惯则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们部门60%的工作都堆在我头上,就因为我不习惯拖延,总想着赶紧干完就算了。”

刘茜经常遇到来单位办证找不到人的百姓,“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可是每次我都得跟他们说他们要找的人开会去了,或者学习去了。”其实那些同事都回家了,或者办自己的事情去了。刘茜看不惯这种做法,只要能帮忙的她都尽量把事情办了,这让她的工作越来越多。

两年后,刘茜才明白,单位的活儿没有干完的时候。她不得不学习其他同事,工作也开始变得爱拖延起来。

如果不是压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太多,这样的生活确实挺好。“但前提是特别适合50岁的我,可是我才20多岁。”刘茜认为她不该过这样的日子。她辞职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其实在工作的第一年,刘茜就想逃离。

刘茜决定辞职,跟她的男朋友在北京、两人两地分隔也有一定关系。“因为我总是隔一两个月就能感受一次大都市的冲击,对比太强烈。”她说,自己每次从北京回来,就有跟世界脱轨的感觉。她认为待在那个小地方,很多东西都接触不到。

工作3年后,刘茜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继续浪费时间和青春了。工作倦怠也成了困扰她的重要原因。2011年底,她终于选择了辞职。

刘茜自认为辞职后感觉挺好,“倒真有点后悔辞职太晚了。”她认为自己最好的年华都浪费在了之前的工作上,非常不值。尤其是那份工作不仅不能给她带来学习的动力,也无法提供明晰上升的空间,特别是对她这样毫无背景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是刘茜说服家人自己辞职的理由。

《中国基层公务员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9.89%的基层公务员或多或少存在轻度工作倦怠的现象,而表现出重度工作倦怠的基层公务员比例为6.40%.

上述报告称,从工作倦怠的具体表现来看,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三个因素之间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具有密切的关联。在人数比例方面,“成就感低落”因素的检出率最高。

或现公务员下岗潮

跟刘茜相比,张新新的工作似乎更多、更累。并且,后者现在已经享受不到刘茜那种“吃饭不花钱、娱乐没地去”的生活了。

张新新在甘肃省一个县级政府部门的接待大厅窗口上班。由于生活压力,他也有辞职的想法。

尽管大家都在讨论不断出台的关于公务员的各种禁令会影响这个群体的福利,但张新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些禁令并未给他的收入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基层公务员原本福利就不多,取消后和取消前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原本以为公务员是高收入群体,加入公务员队伍后起码可以负担得起买车和购房的需求,但真正梦想成真后,张新新才发现,自己每月扣除各项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后,实际收入不到2500元。

张新新经常跟同事们讨论他们的工资距离国家颁布的全国城镇人均收入还有一定差距,他也不断抱怨说除了工资其余的什么都在涨。

公务员不好当,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张新新也时常跟同事们讨论基层公务员为什么不好当的问题。

以张新新本人的情况为例:在窗口工作要经常加班,如果态度稍有不好就可能会被投诉或直接被批评,“即便态度好,有时也要被质疑”。这是张新新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

按照单位的要求,工作人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就连节假日也不例外。张新新因此经常自责给家庭的付出和关心太少。

工作近6年,张新新至今未曾调换过岗位。他一直在为提升发愁,“即便有机会提升,也很渺茫。”而如果自己当初不考公务员,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张新新认为,他的工作几乎是当地所有行业里最累、收入最低的工作之一。由于没有严格的考核体系、劳动与所得多数情况下不成正比,张新新觉得这无法很好地体现出他的个人价值。

如果未来自己的待遇仍然无法得到提升、收入仍处于社会偏低水平,张新新表示肯定会辞职。张新新的一些同事也与他有着同样的想法。

但另一个困惑在于:不做公务员了,又能做什么呢?张新新并不知道自己辞职后可以做什么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政府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微博)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公务员的工作累是由于政府职能没有转变、“应酬”太多,高工资高福利的前提是形成清廉政治、廉洁政府。

胡星斗表示,市场经济需要小政府或者适度政府与之相匹配。而目前中国无疑是过于庞大之政府,必然要减少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缩小政府规模,所以未来必定会出现公务人员下岗潮。

在胡星斗看来,不断有公务员辞职是一件好事,这样就能够增加社会的人才,也可以帮政府机关“消肿”,裁减冗员、裁减机构,使政府更精简,更富有活力。

 

 

 

 

 

盘点最轻松的5种工作

发布时间:2014-02-26 来源:

最好的工作和最轻松的工作不一定完全重合,但是大家都认可找一份压力小点的工作能给未来的人生带来好处。求职网站CareerCast最近放出了一份2014年最轻松工作名单。考量了各个工作出差频率、发展潜力、工作强度、体力要求、竞争性、工作环境以及其他一些能压垮任何强人的致郁因素,并对不同的职业的压力从1分-100分进行排名。压力最小的工作通常是不费体力、工作环境稳定而舒适,工作强度小,也没有难以预计的风险。下面就是2014年最轻松的5种工作。

 

第五名、裁缝

虽然缝制服装挺无聊的,但是这个工作充满了创造力和弹性,从业人数不多,也比较冷门,这一切使得裁缝成为了专业者的领域。裁缝会修改服装令其更加合身,有时也会根据潮人们的要求制作一件全新的“私人定制”服装。这个工作不怎么需要出差,没有危险和意外,就是在缝纫机前持续几小时的弯腰驼背会让人有那么一点不舒服。

-职业压力得分:9.5

-学历门槛:高中文凭

-平均收入:26,280美元

-2012年从业人数:24,870

-预计从业人数增长(2012年-2022年):250(增长率1%)

第四名、大学终身教授

比起其他普通的教授们,终身教授在校园中享受着特殊的自由。这不代表终身教授什么都不用干,他们还是要一直教书,而且要发表更多文章。但是终身制是奖励给他们的保护伞,单靠这个就足以向同行和雇主证明他们的研究是多么有价值。大多数教授并非终身制,随着大学日益被经费和学术质量问题所累,他们的职位也变得岌岌可危。不过终身教授就不用考虑失业、裁员什么的问题,根据国家教育协会的报告,每年只有2%的终身制员工被除名。

就安稳性这一点便足以消除教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面临的巨大压力,让他们能集中精力投身在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中。

-职业压力得分:8.43

-学历门槛:硕士以上(一般要求博士)

-平均收入:68,970美元

-2012年从业人数:1,267,700

-预计从业人数增长(2012年-2022年):236,400(增长率19%)

第三名、珠宝师

你买给爱人的精美戒指和项链或许都是出于同一珠宝师之手,他们负责珠宝设计一切。从最初的原石购买到切割再到珠宝的配件。根据劳动部统计,1/3的珠宝师独立工作,利用闲暇时间在手工艺展上销售他们的作品。其他珠宝师工作更加稳定,时间也不紧迫,而且他们制作的优秀产品被大家公认为是美丽的艺术品。新手很难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有经验的珠宝技师总能大展拳脚。

-职业压力得分:7.26

-学历门槛:高中

-平均收入:35,350美元

-2012年从业人数:32,700

-预计从业人数减少(2012年-2022年):3,200(流失率10%)

第二名、发型师

美国上百万的男男女女和他们的发型师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发型师能让外表大大加分,也可以提升自信。不管是修剪传统发型,还是打造全新的造型,坐在理发椅上不同年纪、不同种族的人们都期望这些头发护理专家们既有创造的天赋又有可靠的技能。最好的发型师的收入远远超过该行业的平均水平,但这一行普遍的低收入所产生的压力往往体现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而非工作本身。

--职业压力得分:5.41

-学历门槛:专业证书

-平均收入:22,770美元

-2012年从业人数:663,300

-预计从业人数增长(2012年-2022年):83,300(增长率13%)

第一名、听力矫正师

听力矫正师真是个金饭碗。不仅是全美压力最小的职业,也是去年评选出的全美最优职业之一。目前,听力矫正师从业人数并不多,但是放眼未来,这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美国语言听说协会统计,约2千8百万美国人有听力损伤,这一数字是30年前的两倍(而全国人口只增长了35%)。尽管接受过医学训练,听力矫正师几乎不会参与急救,他们的患者通常很轻松,病情也并不危急。职业的美好前景,好的工作环境,不需要出差,没有时限的压力以及高收入,综合这些因素,让听力矫正师变成名副其实最轻松的工作。

--职业压力得分:3.35

-学历门槛:博士学位

-平均收入:69,720美元

-2012年从业人数:13,000

-预计从业人数增长(2012年-2022年):4,300(增长率34%)

 

 

 

如何打造一个“伟大的创业团队”

发布时间:2014-03-13 来源:

无数初创公司的例子反复证明,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成功的创业团队,企业的作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与创业的组成人员。

 

Lynn LeBlanc曾两次参与创建初创公司,目前是IT管理平台HotLink的CEO。她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认为,要想企业成功,需要从创业之处就组建起一支有实力、高技能的创业队伍:“什么是好的创业团队?组成成员的经历要能覆盖一个成功公司各种核心功能。”对于具体要求,她总结出以下几点。

需要寻找的人才应当满足的标准有:

1.拥有团队其他人员所欠缺的经验。

标准化雇佣人员的背景乍看之下不是坏事,但要想公司真正发展壮大,公司需要不同人才贡献在业务各个核心领域的经验。比如团队已经有很强的技术背景,但欠缺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则应该新增有相应背景的人丰富团队。

2.了解被雇佣者背景,或雇佣者之间相互了解。

能力本不合格的家人或朋友,靠走后门进入公司,很多企业家都知道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后果。但如果是认识的人,他又有合适的能力,那么招进公司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在足够了解的前提下,把他们招进自己的团队,才能对他们的背景和专业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他们能给企业做出积极的贡献。退一步说,如果自己对某个雇员不够了解,最好有团队中的已有成员知晓他的情况,并为其做出担保。

3.稳定的经济基础。

考察员工的经济能力,假设开始在初创工作团队时第一年只能拿较低的工资,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积蓄或其他稳定的经济来源维持生活。对有些初创团体的成员来说,这一要求可能有些苛刻,但对团体来说,如果能在员工工资方面游刃有余,那么在企业经营的财政方面的灵活程度也会大大放宽。

4.愿意使用团队产品。

尽管这么说可能是多此一举,但还是要特别指出,初创团队的成员可以而且应当成为自己产品最早的推广者。LeBlanc表示,如果最初的团队中没有产品的目标用户代表,那么目标群体真正用到产品时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团队成员不仅要帮助创造成功的产品,而且应当作为潜在用户代表,在产品真正推向市场前,对产品使用情况做出早期反馈。

 

 

 

生活能力是职场的第一道门槛

发布时间:2014-03-19 来源:

前不久,公司里来了个实习生。我见到她第一面的时候,就觉得她身上少了点儿什么,果然,没两天就出状况了。

 

前段时间做活动,有个文件需要实习生帮忙送一下,谁知她送了4个小时没回来。因为不认识路,也不会用手机里的地图,更不敢问路,于是她只能茫然地在大街上晃悠。

后来我听说,她的直属上司每天都被她气得要死,可她呢,越是不会做,就越是毫无表情地一句话不说,让人更加生气。不得已,在实习期结束之前,公司就开掉了她。

有时候看着她觉得挺可怜的,很想帮帮她,可又不知道从哪里帮起。我开始反思,作为一个实习生,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真正融入职场?她很努力又勤奋,上班下班从不迟到早退,可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十分简单的工作,却都做不好呢?仔细想想,这个实习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多半和生活有关。其实,在找实习、找工作的时候,每个人都看遍了网上各种攻略、各种精华帖,大家对找工作这件事的每一个环节已经耳熟能详,对相关公司的工作内容都能了解得面面俱到。可生活呢?

以前我们总说,不要当书呆子,这句话今天理解起来有了更深刻的含义——不要光顾着读书上网看攻略,还要懂生活,知道地图怎么用,知道如何订餐,走出校门去实习就要对路况稍微熟悉点儿,至少能分清东南西北。这些事情看起来与职场无关,但能把它们做好,足以让你在实习阶段脱颖而出。不是说工作表现不重要,而是说,在大家都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上司给你的任务多半都是些有关生活能力的琐碎的事,买个饭,发个快递,送个东西,印个材料,可如果这些小事你都做不来,换了谁也不敢把更重要的工作交给你。

其实这不是脑子灵不灵光的问题,而是对生活了解多少的事。生活能力强,做事就会有条不紊,而那些一头扎在书本里的人,反而会阻断自己在社会上的发展道路。

你一定会问,学业那么忙,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多的人?这事说来容易,但其实却是个长期持久的大工程。最简单的来说,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出去玩儿, 多抱有好奇心地去尝试新鲜的东西,多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看看,哪怕只是逛街、吃饭、散步、遛公园,都好过校园里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

 

 

朋友圈创业者:你不懂四五线城市

发布时间:2014-03-13 来源:

从卖出第一件东西到现在,猫小白(以下简称小白)的微信朋友圈生意已经做了大半年,月流水也从几万增长到了几十万。

 

“我是比较早在朋友圈卖东西的一批人,当时已经有报道说有人在朋友圈做到了百万月流水,觉得自己也很快能达到,但是做下来发现不那么容易。”小白对记者说,“跟你想的也不一样,你在大城市看多了高富帅,遇到小城镇的人,你会发现其实你不懂他们”。

去年8月,小白注册了公司开始正式经营她的朋友圈生意,公司的名字叫“猫乌兹”。在此之前她在朋友圈自己卖东西,已经做到了一个月过万的营业额。小白所在的杭州北部小镇经济水平相当于四线城市,创业路径也与高富帅云集的北上广截然不同。

从淘宝到微信的移花接木 

小白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从淘宝搜罗好商品,把图片发到朋友圈,再加上自己的描述,有用户看到,就通过微信与她联系,她再从淘宝下单,把商品直接快递给用户,她卖给用户的价格比淘宝的略高,赚取中间差价。

这一模式看上去让人匪夷所思:为什么用户不直接去淘宝找呢?

“那是你们的想法,淘宝对四五线城市的人来说太难驾驭了。”小白说:

1.你在实体店看到一款商品觉得很中意,觉得价格高,实体店家会拍着胸脯跟你说我们的货淘宝没有,其实都是有的,只是用户搜不到。很多人在实体店拍了照片来找我代购,我都在淘宝帮他们找到了,但是这对他们来说很困难;

2.就算找到同款,有的卖几十,有的卖几百,可能是同一样东西,买便宜了你会担心质量不好,买贵的你会担心被坑;

3.很多中老年人会用微信,会用朋友圈,但是根本不会用淘宝,那对他们来说太复杂了。在小城市这些人的消费需求也很旺盛。”

小白表示,很多年轻用户消费能力比较强,在朋友圈看到喜欢的东西直接留言就买了,不会为了几十块钱的差价费力去淘宝。

不过支付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中老年用户不会使用支付宝,子女为了防止其被骗也不会给他们绑定银行卡,于是小白以自己所在的小镇为核心,在周边小镇开设了几个实体店,一方面用做仓储中转,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支付和物流问题,用户去实体店提货和支付,还可能促成二次交易,而实体店基本可以自负盈亏。

小城市消费怪象:用户嫌便宜

小白所在的小镇没有麦当劳肯德基,没有ZARA、优衣库,也没有家乐福和沃尔玛,美特斯邦威成为了当地最大的服装连锁,另一方面iPhone 5S、移动4G、智能电视等广告并不鲜见。

“其实这里的消费水平已经上来了,但是商业环境没有跟上。”小白说,“没有大型连锁的参照,商家的定价都很随意,慢慢的消费者就接受了这样的定价,他们会觉得花五六百买一双鞋,花一两千买件外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小白从自己最熟悉的女装、女包和化妆品入手,一开始挑选客单价比较低的商品,以为会比较好卖,不过随后发现很多人并不买账,甚至有买家说东西太便宜,怕质量不好。

“要便宜有凡客,还有淘宝。”小白说:“其实我们这也有不少人在凡客和淘宝买东西,都很便宜,最后发现质量都不太好,慢慢的他们也就不太接受便宜货了,尤其是鞋和包。”

于是她开始逐步挑选客单价比较高的商品,从款式到质量也相应有所提升,而此前低客单价的商品仍然在售,不过比例有所下调,小白表示,一开始她把价格区间定的太过狭窄,事实上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弹性是很大的,几十块到几千块的东西都会有需求。

从激进到冷静:人才是最大瓶颈

注册公司后小白就已经不是单打独斗,除了实体店的人员、公司的财务和行政人员,她还扩张了几十个代理,代理转发朋友圈促成交易,抽取提成。

在创业初期,配合地面活动和当地媒体、论坛、微博、微信宣传,加上代理的扩张,利润一下子从每月几千提高到了几万,也开始有厂商直接过来联系合作,兴奋的小白觉得以这样的速度扩张下去,很快就能超过韩都衣舍等淘品牌。

于是小白开始筹划在线下进行扩张,按照一开始的计划,猫乌兹的实体店将在2013年年底前扩张到7家,不过截至2014年初,实体店仍然只有两家。营收增速也开始放缓。

紧接着初期的粗放式经营也开始遭遇各种问题,一些股东开始失去信心退出,也有股东因为意见分歧退股,订单量增大后人工成本也开始上升。不过小白并不担心这些问题,股东的退出并没有给她带来资金压力,而订单量也可以被代理消化,事实上她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人才。

“线上订单量已经超过一半,不过还有很多希望去线下看实物后决定是否购买,实体店肯定要扩张,但是没有人来管。”小白说,“同一个实体店,会销售的和不会销售的人来管,营业额能差好几倍。”

同时代理们的销售能力也参差不齐,多的一个月能拿到五六千的提成,少的则一个月只能促成十几单交易,尽管代理的扩张并不带来直接成本,不过管理上的隐形成本也很高,我自己不能兼顾那么多,但是没有得力的人来管理。

此外CRM(客户关系管理)成本也逐渐上升,小白意识到做互联网生意,必须知道客户是谁,随着客户的增多,她一人也无法完全兼顾。

“最近我在重新思考,包括品类、销售和管理方式,都需要调整,我有很多想法,但是需要得力的人去执行,我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步解决。”小白说,“我现在最希望实现的,就是微信开放支付接口,那肯定会带动微信电商的爆发。”

 

 

 

 

职场维权切勿过度

发布时间:2014-04-02 来源:

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越来越普及,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当因薪酬、劳动保障、加班费、保险等与企业发生纠纷,权益得不到保障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法律途径来解决。但也有一部分人利用法律,过度维权引发官司。值此“3 15”之际,我们邀请蓝白律师事务所搜集了三类典型案例,帮助劳动者走进劳动维权。

 

[案例1]

参加企业培训后“跳槽”

某跨国公司业务为高尖端的航空机械维修,公司每年在相关专业院校大学生中招录一批培训生,进行为期2年的在岗培训和培养,期间还将赴香港地区或者澳大利亚参加专门维修技能培训。

小吴2010年大学毕业入职该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实训,很快成长为公司的技能能手,并第一批通过了专业维修资格考试。但在2012年3月,回老家过年的小吴却迟迟不见身影。

几经联系,4月初,小吴向公司寄来一封辞职信。公司对小吴的培养投入巨大费用,小吴刚刚才开始对公司有所贡献,现在离职意味着公司的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就当小吴离职的事情在公司内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2011年刚加入公司的小宋也向公司提出辞职。

经过HR暗中了解,某家竞争对手单位向公司所有的培训生都发出了入职邀请,承诺立即加入的话可以在目前薪资水平上增加50%。

不得已,公司向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小吴和小宋赔偿公司支付的培训费用,并要求在离职后的两年内不得到竞争对手处工作。

[律师点评]

劳动者被培训产生费用跳槽或须赔偿

上海蓝白律师事务所律师白驼山表示,在本案中,劳动者的离职是用人单位无法阻止的。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对劳动者付出额外的培训费用,那么劳动者随时提前一个月通知后离职是不应当受到任何限制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为培养劳动者的技能付出了额外的培训费用,那么劳动者的任意离职将导致用人单位不少的损失,因此,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作出赔偿。

遗憾的是,很多用人单位并没这样的维权意识,很多时候等到劳动者离职后才想到双方根本没订立过《培训协议》,没有约定过违约金,导致无法追索劳动者的赔偿责任。类似的情况还有竞业限制的约定,法律规定对于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可以作竞业限制的约定,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2]

集体维权“被忽悠”

某跨国公司研发部门被国企收购,两家公司共同向员工发出公告,表示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相关福利待遇不变。听闻公司的变化,小张、小王和小葛总觉得对自己的未来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小张提出,应该去找专家咨询一下。他们找到某劳动法专家。该专家说:“公司是违法的,公司应当在并购前买断老职工的工龄,应当承担至少2N的经济补偿。”三人听了深信不疑,遂请该专家指导如何维权。该专家表示,如果大家能够联合起来,聘请他作为代理人,他可以为大家争取2N+6的补偿。三人向员工转告后,大家都热血沸腾,同意每人向专家预交500元作为代理费,待到拿到公司的补偿后再支付提成。

员工委托专家后的第二天,全体员工就在办公室静坐。公司HR和部门经理与小葛进行了个别谈话,小葛表示自己愿继续在公司工作,只是大家都对拿到2N+6的补偿抱有很大期望,自己随大流;公司则明确告诉小葛,公司依法不需支付补偿,如果员工要求补偿,只能离职,不希望小葛因为这事影响职业生涯。

公司最后向员工推出留任方案,对留任员工予以奖励,而对离职人员只给予法定N的补偿。在大部分员工选择留任时,小葛碍于颜面,与小张、小王一起离职,放弃了有前途的工作。

[律师点评]

劳动者“盲目”维权易吃亏

上海蓝白律师事务所律师白驼山表示,通常而言,维权应当是在明确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寻求法律的救济,但是本案中的小葛等人是在其法定权利并未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开始维权。

由于诉求依据不明确,被误导至一个非常高的期望值,不仅最终结果与期望相差甚远,还破坏了与用人单位双方履行劳动关系的诚意和信任,最终导致小葛的离职。

因此,劳动者在维权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期望,根据法律规定提出合理的主张;并且,在维权前建议与公司管理层先做充分的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会,降低维权的机会成本。

[案例3]

过度维权,得不偿失

黎某是一家制造企业的 HR经理。2011年3月,公司来了一位新的HRD,双方在管理理念和性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2011年终考核,黎某被其领导评为需要改进等级,也就意味着不称职,年终奖被扣除,还失去了次年加薪的机会。黎某对此不服,与HRD理论,并向公司的总经理和集团HRD进行了投诉。

集团 HRD与黎某进行了沟通,表示公司的评价并非仅凭其领导的喜好而定,而是有多方面的客观评价所组成,黎某应当首先从自身角度寻找原因。黎某认为纯粹是领导对其“穿小鞋”。

过了1个多月,公司对黎某表现不满,认为其在考评后态度消极,没有改善行动,遂向黎某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愿意支付1.5N的补偿。黎某表示不同意协商解除;如果公司让她离职,必须赔偿各项损失100万元。

几经协商不成,公司以黎某不能胜任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了其N+1的经济补偿金及代通金。黎某不服,提起仲裁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案件经过仲裁、一审、二审,持续了近一年,期间几经仲裁员、法官的多方调解,黎某均不同意协商赔偿后离职,坚持要求恢复劳动关系。一年后,终审判决公司解除存在瑕疵,但是由于客观上不能恢复,因此不支持黎某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的请求。

[律师点评]

劳动者过度维权易损失时间等成本

白驼山分析,劳动关系是一种“人身性”很强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的正常履行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处和协调。因此,在实践中,很多的劳动争议缘起于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往往感觉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继而通过仲裁、诉讼来维权。

然而,此类维权的大多数结果都不能令劳动者完全满意,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官无法对公司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司法对此类纠纷的判决处理往往是顾此失彼。因此,劳动者遭遇到此类纠纷,应当重视调解处理的价值,即使距离自我的期望有差距,但相比司法途径所花费的时间、经历和机会成本,调解是最佳处理方式。

 

 

北京今年进京指标不足万人 将严控大龄毕业生

发布时间:2014-02-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刚刚发布的北京全面深化改革“京57条”中明确提出,北京市要严控人口规模,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的进京指标又要大幅削减呢?对此,在昨日的两会政务咨询会上,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的进京指标仍和去年持平,不会突破1万人,但以后会呈逐步趋紧态势。同时,今年将严控大龄毕业生,对为进京而考研之人说“不”。

 

市人力社保局指出,今年将会结合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客观情况,择优引进急需紧缺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引进数量上,仍和去年持平,以万人为限,“但以后会呈逐步趋紧态势。”该负责人强调。

实际上,近年来北京市一直在控制高校毕业生的进京指标,从2005年开始到今年,已经压缩了一半。大学生村官、公务员、社工、军转人员等专项引进也从过去的每年四五千人减少到目前的3000人。

而在引进政策上,将继续收紧年龄限制,去年原则上要求市属各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非北京生源毕业生,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的过渡政策,今年将执行得更为严格。“严控大龄毕业生,是因为他们挤占了应届生的指标,这有失公平。”

据其介绍,目前,一些已经参加工作几年的人考研的目的并不纯,只是想以研究生身份获取进京指标。“我们做过调查,这种现象在近两年有着很明显的增加,三四年前每年最多也就是几十个人,而最近两年,每年都有近千人。这相当于进京指标的1/10,对于只有这么一种渠道进京的正经毕业生来说,本来就物以稀为贵的进京指标就变得更少了。”这位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指出,北京对大龄毕业生说“no”,并不是说这些人的进京之路就完全被堵死,“对于超过35岁、有较长工作经历及各类在职学习的人员,还可通过本市有关成熟人才引进的渠道和标准申请引进,只要是北京急需紧缺的高素质人才,都有相应的进京渠道。”

 

求职攻略:瘦身又抢眼的简历制作技巧

发布时间:2014-01-15 来源:互联网

简历,顾名思义是简练的经历,简历要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扬长避短,言简意赅。专家教你如何让简历别具一格抢眼球?

 

1.内容悉心归类

写简历前,把所有内容全先合并同类项,再分门别类装好筐,大筐下面再分小筐。然后一小筐、一小筐写下去,每一小筐里又突出一个主题。最后从头到尾,梳理几遍,就会有因有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入扣。除了把自己求学经历、实践尝试、爱好特长、得过奖项、技能水平,用动人的成绩,诚恳的态度、简练的语言、量化的数字列举之外,还要把所应聘职位的专业特点体现出来,生动地展现在招聘者的眼前。

2.适当引用应聘职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术语

以自己的专业语言来说话,来体现,来制作你的简历,并用你的专业语言来对简历进行处理,比如你去应聘财会,你就用“财务决算、利润分析,资金平衡表、资金周转率”等,你去应聘IT,就用“java、web、sap、dba、lotusnotes,as400和rs6000、嵌入式程序开发、unix后台进程的实现、mfc的多文档模板的加载、数据库sql语句查询”等,通过简历体现你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及对所求职位的深入理解,招聘单位就会把这无声的简历,看作是有声音的叙述,就像你已经在对面试官娓娓陈述、生动描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3.简历格式设置有技巧

很多人会担心简历无法投递到位,事实上,附件形式简历确实容易被当成垃圾邮件,所以纯文本简历就显示出它的优势了,直接粘在邮件中,精心设计一下纯文本格式的简历,以下有一些小技巧可供参考:

a.注意设定页边距,使文本的宽度在16厘米左右,这样你的简历在多数情况下看起来都不会错误换行

b.尽量用较大字号的字体;

c.如果你一定要使自己的简历看起来与众不同,你可以用一些星号(*)、特殊字母(如o)、加号(+)等分隔简历内容,这些符号不会像版式符号如列表符等会被转换成不可认别的记号。

4.简历投递注意事项

在简历中附带作品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因为借由电子邮件附件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是一直存在的。当然,你可以像处理简历正文一样把用word编辑的文档转换成纯文本格式,附在你的简历正文之后,如果你要附带自己的论文,从其中选择几个段落就够了,然后写一些简短的说明性文字,让对方更容易弄清楚你的价值。

 

 

大学生求职存三种误区

发布时间:2014-02-07 来源:新华网

岁末年初,新一届毕业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已全面开启,各类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接连举行,但在就业高峰的压力之下,“有事无人干”和“有人无事干”并存,求职者的应聘技能与招聘需求存在一定错位。而大学生求职的三种误区颇受用人单位反感。

 

——发求职书像洒雪片,盲目“海投”

“我们这种规模的民营企业,往往很认真地筛选简历并通知面试,但很多接到电话的大学生,有的根本不记得投过这家企业,有的则以面试地点远等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拒绝面试。”一家民营投资公司的招聘官感慨,很多学生求职不够诚恳,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大型企业则往往面临着不考虑用人单位需求的“海投”。一家大型金融集团的招聘人员说,招聘会刚开始,他们就收到了三十多份简历,但没有多少满意的人选。“在招聘条件上,我们已经指出拥有相关实习经历者优先,但很多学生实习栏一片空白也投了简历,这些简历难以提起我们的兴趣。

辽宁省总工会就业指导办公室的于清莲指出,大学生投递简历之前要多做了解,一方面要搞清楚企业的背景,另一方面也应清楚认知自身条件,看是否符合企业的用人需要,以免海投给企业和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张不开嘴,迈不开腿,瞻前顾后

有人投简历像撒雪片,也有人瞻前顾后,不愿出手。沈阳城建学院的小符,在招聘会上转了一圈,手中的简历一封没少。“我看有的企业说需要相关实习经历,就没投。”小符不投简历的理由还包括担心有的企业不要女性、有的企业离家太远、有的企业招聘专业跟自己专业略有出入……

小符并非个例,于清莲说,求职季过半,许多学生仍持观望态度。她建议学生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企业用人需要,小心求证,大胆投递。一家前来招聘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则表示,由于工作需要,他们更看重的是性格开朗、善于沟通的人才,“可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宅男宅女,连投个简历都扭扭捏捏的,这样的人工作起来怎么行?”

——专业知识不扎实,还眼高手低

“我学的专业可就业岗位很多,企业承诺的待遇也很优厚,但面试后对方都嫌我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小郭学的是会计与审计专业,由于大学期间忙于学生活动,专业基础比较薄弱,他只能放弃专业岗位。好在一家企业看中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愿意向他提供一份销售工作,但小郭又有些犹豫,觉得起点太低。

招聘会上,很多企业对大学生的眼高手低现象头疼。一家IT企业指出,他们的岗位需要很强的专业和外语能力,但很多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还嫌程序员太苦,其实任何高级岗位都要从基层做起。

 

 

 

 

 

 

 

如何写求职信?

发布时间:2014-03-13 来源:

如果你对写好求职信感到信心不足或不知所措,那就把信分解成不同的部分,每次专门对付一个部分。

 

1.开头

开头部分你要交代清楚你是谁,你为什么写此信或你对此公司的了解程度。在你是谁部分,用以下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我是XYZ大学大四的学生,在五月毕业,专业是生物等。只要把最重要、也是与未来雇主最有关的信息写清楚就可以了。在为什么你写此信部分,你写清楚谋求的职位或职业目标,告诉他们你对此企业了解的情况,你可以说:我在Rhode岛设计学校的职业发展部办公室看到你们招聘一个纺织设计员的广告。或者在《时代》杂志上我读到了你们东扩的计划,很感兴趣,想加入你们的企业中。

2.自我推销

在这一部分,要直奔主题。这一部分的目标就是或用段落或提示号的方式把为何你的读者要雇佣你的理由陈列出来,最好先把你的资历来个总括,然后再具体的说,加以实例。一个典型的开头可以这样写:我的专业是政治科学,在美国国会实习过,我获得过以下的成就,具有以下的技能。

3. 客套话

在这部分里,你要对此企业赞赏一番,让他们知道你很愿意在此服务,你可以提一提洗企业的名声、销售成绩、公司文化、管理宗旨或任何其他他们感到骄傲的东西。雇主们通常想知道为什么此企业是你的目标,而不是你一下发了许多求职信中的公司中的普通一个。对每一个企业,你要用不同的客套话,以表达你对他们的公司有所了解。

4.进一步行动的要求

一些人认为此部分是求职信的结尾部分,其实不然。结尾部分不仅仅只是对你的雇主花时间读你的信表示感谢,这里是开启另一扇门的地方,这里你可以建议如何进一步联络,或打电话或发email。最重要的事是你以积极肯定的语气结束,并主动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