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求职技巧

警惕网络招聘陷阱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14-04-09 浏览量:232

春天,又是毕业求职、职场跳槽高峰期,网上求职也越来越普遍。近日,多位人士告诫,网络求职当心遭遇陷阱。

“带薪培训”成“不签单没底薪”

“连跑几场招聘会都没消息,网投简历不到半小时,就有电话通知面试,当时觉得网络求职效率很高。”湖北经济学院大四学生刘攀向记者讲诉了去年11月的求职经历。

她在网上应聘某物业公司会计岗位,接到面试电话后,兴奋不已地赶到面试地点,才知道是某保险公司营业部在招聘,而她并未向该公司投过简历。该公司招聘人员表示,公司也招“会计助理”,并承诺“带薪培训,培训合格后可根据意愿选岗”。看着公司所在写字楼不错的办公环境,刘攀决定留下来看看。

随后一个多月,刘攀按公司规定交培训费、入职押金,参加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还花钱从公司购买促销品,参加保险产品销售。不料,12月27日,主管突然告诉她“培训期内,如果不签到3个保单,销售额达不到1万元,就不能转正,也没有任何工资和补贴。”

“这跟当时面试时的承诺完全不一样。”刘攀和同批招聘进来的30多人集体要求离职,却被告知入职押金和考取的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不予退还。

多次交涉无果,她们选择集体维权,最终在相关部门介入下,刘攀才拿到1500元工资、入职押金和保险代理人资格证。

应聘销售总监险入传销陷阱

潜江小伙林泽去年8月从外地回武汉找工作,网投简历后差点被拉进传销陷阱。

“对方说招销售总监,月薪7000元,觉得我条件不错。”林泽来到该公司所在的兆富国际大厦,看到“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招牌,面试人员称公司具有国际背景,代理两大国际品牌,月薪过万很容易。

“我刚回武汉,看这家公司规模和环境还不错,就同意加入。”随后,林泽被要求花9000元购买公司产品,当他拿到产品兴致勃勃开始谋划业务时,很快发现公司多个经营漏洞。

公司招牌上所称“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并未正式注册,也无营业执照和品牌代理合同。公司主要业务是在网上发招聘信息,高薪吸引应聘者,并按团队计酬(即所发展下线人员业绩都可计入上线人员)。“他们要我去网上发信息招人,或花钱到网上买简历,拉人建团队,这其实就是一种传销。”

林泽要求离职并想要回9000元钱,被公司拒绝。随后,他到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投诉,在相关部门介入下,公司把对外招牌换成“某日用品经营部”,给他的答复是“产品可退回公司代卖,卖出后退钱,卖不出没钱。”

林泽说,公司流动人员多,多数是年轻大学生受骗上当。

轻信网络兼职却被骗钱

“本想利用空闲时间,在网上兼职赚外快,谁知忙活一通却损失近千元。”昨日,家住青山的张女士提起自己的网络兼职经历郁闷不已。

去年11月,她在QQ群看到“足不出户做兼职,轻松月入5000元”信息。对方自称是中间商,专帮网店卖家刷信誉,只要张女士有电脑,会网上购物,就能轻松赚钱。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女士到一家网店拍下一件50元物品,对方很快向她账户返还50元和10元酬金。“操作很简单,结算也爽快,我就放松了警惕。”第二天,对方要求她到3家不同网店拍下共计近千元物品,并承诺任务完成后,可获100元酬金。张女士按对方要求完成任务,但直到晚上也没见对方将钱返还。当她通过QQ联系对方催问返款时,却被对方拉黑,张女士这才意识到上当。

专家提醒:网络求职更需谨慎

针对以上网络求职案例,智联招聘市场部经理雷丹表示,求职者在网投简历接到面试电话后,需尽快核实对方基本信息,对情况不了解的及与自己求职意向不符的,都应谨慎对待。此外,应聘面试时也要善提问题,借机多了解公司背景、经营模式、薪酬待遇、用工形式等。

武汉市工商管理局公平交易执法局综合治理科科长吴建峰认为,求职者在网络求职时,不可偏听偏信,可通过工商官方网站查证所应聘公司注册信息,看其注册资金、经营范围等与招聘时所描述情况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