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应该怎么做?

来源:默认 发布时间:2021-10-22 浏览量:1440

首先,职业测评的确是了解自己优劣势的重要工具

 

测评工具是在你不够了解自己的基础下,诞生的一个辅助工具,它会用一系列提前设计好的问题,来引导你一步一步回答出,真正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自己已经足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其实测评工具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

 

如果对自己还不太了解可以在一些公众号上进行人格专业测评可以给出具体性格优劣势的评估,相关职业的推荐和职场的提升攻略,职业测评会给出很多专业化的报告和建议,也能够让你更加了解自己,可以作为择业时一个强大的参考。

 

比如,测评结果显示你在逻辑思维、运筹方面有优势,那其实就更加适合走管理统筹路线;而测评结果显示擅长和事物于数据打交道的同学,则更适合从事技术性的工作。

 

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工作,能够让自己的长处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在工作中创造更好的业绩,成长速度比别人更快,这就是所谓的扬长避短。

 

 

二,结合行业、公司来找到和自己匹配的优质岗位

 

当然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领域,只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比如,测试结果显示大明是理智型,优势是逻辑思维和理性,而大明本身学的专业是机械专业,我们是否就应该建议他从事机械工程师的工作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挪到另一点来看待:

 

职业性格、兴趣甚至价值观,只是选择具体职业时的一个参考。真正要衡量一个个体是否应该选择某个职业,我们还得结合这个职业的商业价值、成就感等因素来判断。

 

我们都知道,随着技术的迭代,目前机械工程的就业形势其实并不好,因为车企都在转向人工智能版块,所以,在职业选择上,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的需求来做判断,而不是停留在兴趣决定职业这一个层次上。

 

我们曾经有个学员,也是理智型人格,刚开始他是工程造价的工作,每天跟数据打交道,虽然不讨厌这份工作,但是只有两三千的收入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的选择。

 

后来在我的建议下,他重新学习人工智能的技术,半年以后进了一家大厂,薪资翻了好几倍,自己干起工作来也更加起劲了。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在做职业选择的决策时,其实就应该预先想好行业、公司甚至是岗位,把自己规划到一条既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赚钱的岗位上,这才是明智之举。

 

如果一个职业不能带来足够的收益,谈再多的热爱也是瞎扯。

 

那如何判断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或者说,如何才能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呢?

 

首先,关于行业的选择,我们给到以下几点建议:

 

1、行业的规模足够大,能给到你足够的机会发展

 

如果你一毕业就不慎进入了一个很小的领域,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和同年毕业的同学差不多,可几年过去你就会发现,你几乎没有什么升职空间,而同龄的同学可能已经是企业的中层了,这个时候的落差感会让人非常难受。

 

与其在这个时候后悔,不如刚开始就选择正确的方向。

 

首先,我们是特别建议,如果你决定进入一个行业之后,一定不要轻易换行业。在一个行业的持续积累,才能够形成指数级的成长,而如果频繁换行,事实上是对职业生涯的毁灭式破坏。

 

所以,选对行业真的很重要。

 

关于行业规模的信息查询,可以在国家统计局查看,所有数据都是免费公开的,可以说是目前数据最齐全的。

 

 

2、选择目前周期内向上发展的行业

 

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向上的发展的行业?

 

其实很简单,因为这里的人才缺口相对更大,有更多属于年轻人的机会。虽然说每个行业都有周期,但在年轻的时候,尽量还是要选择周期内增长不错的行业,起码能够让自己快速积累资源和财富,以应对下一个周期的出现。

 

关于行业形势的报告,国家统计局可能不那么方便查询,可以考虑中商产业研究院,这里有很多权威的报告,能够让你基本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状况。

 

当然了,因为就业其实跟地域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还要多关注一下当地的经济报,了解当地正在扶持哪些产业,哪些产业的机会对自己而言更大一些。

 

毕竟做这些功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在面对经济变化的洪流时,多一些抵抗能力。

 

3、优先选择大行业中的上游细分行业

 

举个例子,宝洁是一家很厉害的快消品公司,但是在快消行业,还有很多公司是宝洁的服务商,他们或是宝洁的供应商、或是宝洁的技术、服务支持,这些都是属于行业的下游领域。

 

下游领域服务上游领域,但是赚的钱却没有上游企业多,如果你不是真的热爱这家公司,那么就尽量选择上游的企业吧。

 

4、结合行业确定自己的目标岗位

 

当你选定了自己的大行业之后,那就需要定岗到具体的岗位了,这里也有几点建议:

 

1)优先选择和自己更加匹配的岗位

 

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岗位大致都可以分成几个类型:技术研发、后端支持、前段市场、内部服务等类型,你可以根据自己职业性格测评来进行匹配,找到自己更加擅长的方向。

 

2)不要只看薪资,还要看未来的进步空间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所谓的高薪只是一时的,而个人的持续成长,其实比一时的高薪更加重要。在选择不同公司的岗位时,优先选择对该岗位更重视的。

 

 

三,如何进入目标岗位的2个核心点

 

选定岗位之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进入到这个领域的。

 

如果你刚好能通过校园招聘进入自己的理想公司和岗位,那就太棒了;如果不能,也不要灰心,我遇到过很多毕业后转行的同学,在考虑自己新的职业时,依旧做得非常优秀,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做到了非常厉害的地步。

 

所以,这个世界永远是存在机会的,但它一直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那如何切入到理想的岗位中去呢?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给你:

 

我有一个同事,他是工程管理毕业的,毕业后就去了一家央企旗下的总承包企业,做现场管理。后来,他深感自己不太适合这个岗位,于是就自学java语言,大概度过了半年的空窗期,通过期间不断的自学和项目经验,找到了一家做软件开发的企业。

 

后来,因为他特别好学,又相继跳槽了几次,前段时间跟他聊天,他告诉我自己已经是团队的leader了。

 

事实上,像他这样的例子,在职场非常常见。很多同学在毕业之前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在毕业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这个阶段才考虑要转行。

 

那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重围呢?

 

 

首先,理解岗位要求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你准备去应聘某个岗位的时候(特别是需要一定专业能力的岗位),如果你只会耍嘴皮子,显然是很难的。

 

与其向HR跪求一个面试机会,不如静下来分析下,你和这个岗位,到底还存在哪些差距?

 

这里分享一个实用的技巧给你:

 

比如你想应聘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你可以从拉勾网或者Boss直聘等平台,拉取多个公司的产品经理岗位的JD(岗位描述),然后把里面提到的共同点都提取出来,这就是这个岗位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和能力要求。

 

其次,按照岗位要求去打磨自己。

 

公司招聘人才,基本是按照匹配原则来进行的,即求职者和岗位匹配。

 

所以你必须具备基本的产品思维,才有胜任这个岗位的可能性。在工作之前,这些技能可以通过课程、实习来学习,越早准备,个人的竞争力就越强。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同学,大二就开始在各个大厂实习,大四校招的时候,已经领先其他同学一大截,到了工作单位正式上班,表现也领先同龄人一大截,这就是提前规划的优势所在。

 

 

四,如何合理设定目标,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野心

 

进入理想的工作岗位,往往只是实现了职业规划的第一步。正确的职业规划,应该是包含了入职、入职后的职业发展和规划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其实是合理设定目标:

 

我们拿产品岗位举例,你现在刚刚入职,是一名产品助理,那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有可能是:

 

产品助理——产品经理——高级(资深)产品经理——产品总监——产品VP——CEO

 

而在这些岗位上,对应的技能和能力要求是有很大不同的。

 

比如产品助理主要做的就是一些辅助工作,不会参与过多的项目管理、产品设计等决策,但作为产品经理,就需要对这些指标负责了,需要建立自己体系的产品思维,而到了总监、VP等层次,还得考虑运营、市场、战略等角度;到了CEO层级,还得考虑整个集团的战略、财务、人力资源板块。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意味着技能和能力的横向拓展,更意味着纵向的延伸,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T型人才。

 

T型人才是指按照知识结构区分出来的一种新型人才类型。用字母“T”来表示他们的知识结构特点。“—”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两者的结合,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这类集深与博于一身的人才。

 

这种人才结构不仅在横向上具备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修养,而且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深的理解能力和独到见解,较强的创新能力,是目前企业着重培养的对象。

 

那问题来了,应该如何一步一步设定目标,实现自己的职场野心呢?

 

首先,可以先规划出自己从职场新人,到掌握各项技能的资深员工的途径(比如两年成为资深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比较清楚地知道,你需要在这两年内掌握哪些技能,提升哪几个方面的能力,然后达到资深员工的水平。

 

到了这个阶段之后,你不管是内部晋升还是跳槽,都很容易能够实现升职加薪。之后,你又可以复制这个办法,一步一步规划到更高的岗位。

 

当然,最后还是要说一句:职业规划并不是万能的,人生的路也并不能百分百规划,但我们可以通过规划,少走一些弯路。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生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