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公共管理、体育管理和非营利组织管理基本知识,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组织、创新、协调能力,具有公共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协会组织、职业体育俱乐部和国际体育组织等从事一般管理和球迷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一)掌握公共管理、体育管理和非营利组织管理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视野;
(二)能够运用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对各种球迷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形成解决方案;
(三)能够恰当使用现代工具,收集和分析公共管理、体育管理和协会管理等领域的数据和信息,相关工作需要;
(四)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等方式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公共管理、体育管理和协会管理等领域的现象、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五)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
(六)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创新创业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
(七)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公共事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本专业领域活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三、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体育学
(二)核心课程
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非政府组织管理、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体育管理学、体育设施与资源管理、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实务、体育赛事管理、体育营销学、国际体育组织管理、媒体关系管理、运动训练管理、各国体育政策与治理。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运动项目协会、新闻媒体、体育企业、体育院校等。
五、2021届毕业生情况介绍
管理学院体育协会管理(球迷管理方向)本科2021届毕业生总共8人,有25%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25%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近七成左右的同学选择就业。
六、隶属学院简介
融通古今管理智慧,培育体育管理精英。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是中国体育管理人才的摇篮。自建立至今30多年间,已经为我国体育事业输送了2000余名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本科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500余人。此外,学院还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单位,招收培养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我院积极组织科研资源,利用自身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立足于解决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中产生的重大理论问题,全力建设中国体育管理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加快世界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学院建有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机关、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国家体育场以及一些知名体育企业在内的30多个学生实习基地,每年有大量学生参与到北京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国内外各类大型赛事的组织工作中,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和了解我国体育行政决策部门、大型体育场馆和赛事的组织管理工作,不断开阔视野,提升实践能力。面对2022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前景,管理学院正以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的姿态大踏步前进。
七、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系方式
联系人:石阳君老师
联系电环:010-62988587
管理学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管理学院学生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