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介绍

来源:默认 发布时间:2021-09-29 浏览量:110

一、学院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担负着全校大学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前身是建校之初成立的政治理论教研室,此后相继经历了两课部、思政部等阶段,2016年6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34人的专兼职教师和干部队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在22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比例占86.3%,北京高校思政课特级教授1人、特级教师2人。

学院教师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新领域,提升师生服务体育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能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等具有体育特色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中宣部、北京市、国家体育总局多项课题研究任务,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获得一系列教学、科研奖励。同时,学院多次举办大型国内高端论坛和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体育领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广泛影响。

学科建设

2006年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历史基本问题研究四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2017年学院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验班。2018年获批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八大院校之一。

2019年学院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为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才培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初步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三个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并探索三级连读的培养模式。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在读学生6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招收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专业博士生1人。

截至2020年6月,已培养硕士毕业生100余人,包括6名冠军班学生。毕业研究生素质全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就业前景好,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部委和北京市公务员、高校辅导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等,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学院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在国家奥林匹克博物馆、马克思文献珍藏馆等地建立了京内实践教学基地,还与相关高校联合建立了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2018起,全院师生共同开展了“走进经典”读原著活动,阅读经典已成为马院人的生活方式。

学院积极推动国际化培养工作。2018年与英国拉夫堡大学商学院签署了硕士研究生 “1+1+1”模式联合培养协议(体育诚信专业方向双学位),2019年推动北京体育大学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即将与上述高校洽谈本科专业“2+2”模式联合培养项目和短期境外交流项目。

机构设置与教学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六个教研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德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中心和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作为学校二级教学机构,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多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等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等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部分教师还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此外,学院教师还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所有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学院以十大工程为依托,力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强化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营造全方位育人的氛围。学院大胆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创新,推动思政课+5门课程的探索(+足球专业课、+篮球专业课、+排球专业课、+武术专业课、+冰雪专业课)的项目。2019年成功举办冰雪思政课,获得教育部、北京市教工委高度评价和良好社会反响。学院探索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深度融合的新方法、新途径,尝试将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手机互动软件引入课堂,实现全员参与互动即时反馈和可视化呈现。学院拥有超星数字马院智慧教学平台,在考核方式无纸化、教学信息化方面走在了前列。2018年同时获北京市教工委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支持和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支持。《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两门课程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2人获北京市“丹柯杯”优秀成果一等奖;4人获北京市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的三等奖和二等奖;1人获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2人入选国家体育总局 “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评2015年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提名;4人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成果奖;3人获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此外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1项。

学院拥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实验基地、体育廉政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反兴奋剂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发起人、理事长)、体育法学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理论研究中心(含中华体育精神研究)、国家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七大平台,为思政课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了科研支撑。学院教师科研实力雄厚,3人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课题资助,2人获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资助,1人获得教育部精品项目建设,1人获北京市哲学社科重点项目资助,2人获国际体育总局课题资助。2015年人均发表论文排名全校第二。在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发展平台的过程中,学院教师相继完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体育的地位与价值》、《运动队思想文化建设实务》、《弘扬体育精神 涵养体育道德》、《国家队运动员文化素质培养科学化研究》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每年召开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2018年邀请7位俄罗斯专家参加了国家外专局“一带一路科教文卫引智计划”“俄罗斯人眼中的列宁与十月革命”项目,举办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国际学术会议、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全国学术会议、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全国学术会议;2019年邀请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加拿大、爱尔兰、美国7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国家外专局“一带一路科教文卫引智计划”“民族思维的哲学俯瞰”项目,承办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了全国第九届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国内学术会议。

社会服务

学院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等形式为学校政治理论学习服务,在贯彻落实党中央 “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中,学院为全校各院系、机关、后勤等单位进行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一带一路战略”等专题宣讲,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反响热烈,充分发挥了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学院积极参与国家队备战奥运会的励志教育工作,负责国家体育总局宣讲团的组建和宣讲任务。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奥运备战期间,学院承担了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深入运动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承担了国家队运动员励志教育刊物《追求卓越》的编写任务,成为深受国家队运动员欢迎的励志教育读物。体育道德与廉政风险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体育道德与廉政》期刊,在体育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起到了智力支持的作用。疫情期间,学院教师积极发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国家级重要网媒发表近30篇战役说理文章;学院还组建了“国家队防疫情、保备战思想政治理论宣讲团”,开辟了空中云课堂,为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思想政治的空中“加油站”。

 

二、学院专业设置及介绍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与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等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前沿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最新理论成果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前沿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 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和运动员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运动队励志教育、理论宣讲等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研究,体育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规律研究,以及中华体育精神研究等。

4.中国近现代历史基本问题研究(研究方向:中国特色体育建设与发展)

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基本问题展开研究,重点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引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及其规律。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级硕士生共12人,就业率为100%,11名同学签约,签约率为91.7%,主要就业方向为公务员、高校辅导员。

 

四、2022届毕业生基本情况介绍

王孝虹,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2019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20年在北京体育大学人事处实习,多次参与志愿活动,任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志愿者;多次参与社会实践。

陈启红,女,汉族,预备党员。2019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0年在北京体育大学人事处实习;2021年参加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志愿服务。

刘晓杰,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专业成绩第6,任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研究生班团支部书记。读研期间曾担任过学院办公室助理、辅导员助管,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志愿者活动。

仲葆玥,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2015—2016学年度湖南师范大学三等综合奖学金获得者,研究生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曾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辅导员助管,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本科第一党支部讲师。多次参与志愿活动,任2021北京半程马拉松志愿者、2021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志愿者。

张力一翔,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研究生为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本科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曾任北京体育大学2019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班班长、心理委员,全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2020年度全校硕、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课助教、2020年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助管、2021年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分党委二级党校青马导师,曾获得北京体育大学优秀班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双百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与学术会议论坛专题报告7次,曾作为青年志愿者参与街道疫情防控。

刘佳钰,女,汉族,中共党员。2019年:荣获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双百奖学金;荣获新生军训优秀学员称号;荣获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贡献奖;2020年:荣获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抗击疫情最美的逆行祝福语征集大赛二等奖。在学术方面,2019年参与北京体育大学“女排精神研究“课题组,负责撰写《女排精神》拼搏自强章节(即将发表书籍),两万字,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发行;2020年在《教育前沿》8月刊期刊中发表文章《延安时期体育运动迅速发展的原因与启示》;2021年荣获中国体育法学网2020年体育法律事件评论征集优秀撰稿人称号。在志愿者方面,2020年为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务中心让候鸟飞项目传播部志愿者;2021年荣获守望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度优秀野保志愿者称号。在实习方面,曾在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辅导员助管;在体银智库担任编辑工作;在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办公室实习;现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实习。

李平坡,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现为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本科系商务英语专业,通过日语二级及专业英语八级。实习经历:2020在北京体育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实习。多次参与志愿活动,曾参与中东欧国际志愿任务;任2021年邯郸市邯山区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

莫红岭,女,布依族,共青团员。2019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9-2020学年担任学院办公室助管;2020年参加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志愿服务;曾在清华附属中学及北京十一中学龙樾分校担任兼职飞盘老师。

刘俊平,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语专业,考研至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曾任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2019.12-2020.12)及执行主席(2020.12-2021.09)。研一研二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办公室助管,协助组织举办全院学生参展及学习活动,协助老师各项日常办公任务及会议组织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两次前往湖南长沙进行社会实践,一次前往延安社会实践并取得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结业证书。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于2020年1月份参加社区防疫志愿工作等。

李龙庆,男,穿青人(族),中共预备党员。曾任贵州大学生联合会公益部部长,织金县大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多次参与志愿活动,2020年5月获织金县优秀抗疫志愿者,2020年11月获共青团贵州省委驻北京办事处、春晖行动优秀抗疫志愿者,2021年2学参加第十五届“圆满假期”活动,2021年6月获神农架林区和文化旅游局、共青团神农架林区委员会优秀文旅调研志愿者。

杨良子,女,汉族,中共党员。曾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圣彼得堡大学学报》社会学卷、《文化软实力》等中外期刊及书籍《战疫说理》中发表多篇论文;参加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并入选会议论文集;参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百年史话》第十卷“北京奥运精神”等课题的撰写工作。2021年于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培训中心参加《国际中文教师证书》培训并顺利结业。曾参与学院特色理论教研室助教等实习工作,并在服务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活力社区”志愿者大本营信息组参与长期志愿服务。

齐楠楠,女,蒙古族,中共预备党员。2019—2020学年度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专业成绩第二名,担任班级宣传委员。科研方面:随老师参与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重大项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专题研究--体育人才”。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曾参与2021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活动志愿服务。实习经历:曾在国家体育总局额政策法规司、北京体育大学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文秘处实习。

刘书越,女,回族,中共预备党员。2019年以专业第一成绩入学,荣获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始终保持年级前三名,获得2019-2020学年北京体育大学三好学生。曾任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会副主席,2020年聘任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分党委二级党校青马导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井冈山、延安、湖南韶山等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多次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国际会议志愿者,参加马拉松、网球等体育运动志愿服务。

 

五、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联系方式

联系人:武体江

联系方式:1573515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