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未来,规划现在,立足体育个性化教学——大道至简体育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17-04-26 浏览量:186

创业团队负责人介绍:

柴华,男,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曾多次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013年与其他三个合伙人一起创办大道至简体育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现为公司法人,在公司内负责教师与市场两个方面。2014年,其创业团队被评为“北京地区高校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并获得1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

创业团队核心成员介绍:

蔡涛,男,本科、硕士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及优干称号。在大道至简体育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中负责教师与课程两个方面。

王普,男,本科、硕士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及优干称号。在大道至简体育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中负责教师与后勤两个方面。

丁明露,男,本科、硕士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及优干称号。在大道至简体育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中负责财务及行政两个方面。

 

创业之初艰难的宣传之路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创业者最难的就是在每一个阶段能克服特定阶段的困难,活下去,把公司带到一个新的平台。小到公司的注册成立,大到融资或是项目的开展,创业的过程就像越狱,创业者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就是在一次又一次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者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道至简体育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就是这么创立起来的。

“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公司培训项目的前后。他们觉得学校实际情况应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用培训的方式发展学生体育特长,丰富学校特色办学。区别于其他兴趣班的是他们立足在体育兴趣的基础上,完成学习的“个性化”教学,达到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科教创新,用以实现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共赢。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公司的法人代表,柴华显得十分的沉稳。他说,当时四个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创业。加之北京这个地方创业的信息和环境非常的好,四个人脑袋一热,就去做了。现今的大学生创业中,眼高手低,偏离创业方向的情况层出不穷。但四个年轻人有的不只是一腔热血,他们经过了认真的分析与考察,同时经过了几次讨论。把创业的计划敲定后,四个人开始白手起家的征途。 2013年,4月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公司取名为:“大道至简”,意思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去做。从创立之初,四人便将公司定位在以体育项目培训为突破口,其他门路逐步开展路线的方向上。选择这个方向的原因也很简单,四个人都是从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中体育教育专业出身,柴华说:“这是我们会的东西,体育老师嘛,所以选择了培训。”

万事开头难。同年6月,他们以河南省鹤壁市鹤壁高中为实验点,开始尝试开展培训项目。他们与该校田径队和棒球队进行合作,在体能训练为主的基础之上,开展跆拳道、空手道、篮球三个项目的暑期培训班。项目才刚刚开始,每个人都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他们开始做宣传、靠印广告、发传单这些传统而简单的方式进行宣传与推广。6月的骄阳似火一般考验着他们每一个人,迫于宣传方式有限,他们每天游走在各个学校与当地的商场之间发放传单。这时他们遇到了创业道路上的第一道难关,由于进驻鹤壁的时间太晚,他们对当地消费水平和购买力的评估不准确,对市场不充分的了解导致他们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好在几人发现了宣传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补救,补救的方法正是当年俞敏洪用的贴海报的方法。之后的日子里,他们开始每天提着浆糊桶走街串巷,到处张贴海报,还不时跟小区保安玩捉迷藏。一段时间后,海报发挥出了一些作用。篮球培训招生达到一定的人数,但跆拳道和空手道却不那么乐观。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当地人对跆拳道和空手道两个项目的认知和喜爱程度远不及北京。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地人的消费水平不高,家长们更愿意把钱花在孩子们的文化课上,在鹤壁市中,遍地都是文化课的补习班,大部分家长都重视文化课成绩,这是他们在后期的调研中得出的结论。为扭转局势,团队几人决定加大宣传力度,虽然还是以最简单的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的形式开展,但七月份开始,他们加时又加量,继续在大街小巷里张贴海报,与保安赛跑。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付出终于有了收获。经过一周的努力,这两个培训班的招生人数开始有所上升。

四个人凭借着勇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补救,化险为夷,获得了创业战的第一场胜利。这一场胜利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的同时,也让他们吸取了教训,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初几人创立公司就是建立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立足于顾客,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同时坚持对体育教育、赛事组织领域持续研发,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驱动的创新为首要的任务,这些举动都赢得了客户的尊重与信赖。

起步的第一桶金

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初创企业,如何掘第一桶金,在掘金的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困难,掘金最后的目的又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运营公司最关键的一关。对于一个公司来讲,目标就是公司的方向,是公司的灵魂指导。对于大道至简来说,个性化的兴趣培训,完成学校的科教创新就是公司既定的目标。在柴华看来,体育兴趣课要到达基础性,发展性,现实性,客体性几个方面才算是达成培训的目的。柴华认为,公司首先要保证兴趣培训班能够为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保障,再谋求更加长远的保障。其次是在学生发展的教育观上把为学生的体育发展服务当作体育兴趣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促进学校、学生科学、个性、持续的发展,同时在开发过程中主要根据学校的自身现状来安排。因此他们常常需要充分考虑学校软、硬件整体实力,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针对不同的学校情况,他们配置较为实际的体育兴趣课程,对课程也进行精心设计、安排与实施。

培训项目的推进可谓是困难重重,四个人又是白手起家,只能自己掏钱做最简单的宣传。就在这时,机会从天而降,全国中学生棒垒球比赛,鹤壁市青少年棒垒球比赛和全国中小学生棒垒球嘉年华活动的举办,为这个创业团队带来了一线转机。四个人决定在保持宣传培训的基础上,将精力转向这三个比赛,在这三个比赛中寻找新的市场。四个人为参赛的选手量身定制了棒垒球器材作为赛事的纪念品。赛事结束后,公司从这三个赛事中获得了不少的盈利,这也算得上是公司创立之初的第一桶金。

棒垒球比赛结束后,团队回到培训中来,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经过初步的规划,他们决定为鹤壁高中的校田径队和棒垒球队进行体能训练。四人既是公司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同时也扮演了项目执行人的角色。他们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配合上以往执教的经验,将培训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训练之后,学校田径队和棒垒球队的技能的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他们选择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种一对一的授课形式更易于学员们的接受。学员们学习效果也十分显著,成绩突飞猛进,培训取得的成功,得到了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培训从7月份一直进行到8月24日训练营闭营,在这短短的一个半月中,四个人渐渐懂得了如何去经营一家公司,如何宣传,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与交流,如何合理的运用资源并投入到公司的运作过程等等各个方面,这些为公司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面对公司逐渐打开破口的光明前景下,四人决定是时候让公司走上正轨了。

回归北京寻找新机遇

北京这座城市里,随处可见都是创业者们的身影。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在北京,大学生创业者可申请高达50万的创业贷款,且这笔贷款将由区一级的财政进行补贴。对于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讲,在中关村这一创业的发源地上,有的是各种各样的创意模式,各种类别的创业孵化器,甚至是形形色色的身价不菲的大老板与天使投资人……

回归北京以后,四位年轻的创业者就开始筹划着在北京的项目。想要在北京做项目,可要比在鹤壁做项目难上百倍。在北京,开展体育培训班项目的公司比比皆是,竞争力也相比于鹤壁更为巨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之后,他们决定了第一个项目为开办跆拳道馆,地点就选在中关村二小学校对面临街商铺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资金筹备以及物资准备,2014年2月由他们四人首办得第一家跆拳道馆开始营业。

吸取之前在鹤壁实验时对市场能力预估错误判断以及低效落后的宣传的教训,他们开始采用与托管班合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一部分传统的宣传方式进行前期宣传以及包装。所幸的是,这次宣传的效果还算比较成功,招生比在鹤壁轻松了许多。对于这批首次在北京招收的学员,他们还是选择了亲自上阵的方法。在培训课程上,了解学员的情况之后,他们亲自参与制定教案,亲自授课,学员进步的效果比较明显。在与外部关系的交流上,他们用最真诚的态度与家长们进行沟通,这一举动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家长之间一传十十传百,良好的口碑进一步为他们的培训班带来了更多地学员。从3月到7月这五个月中,跆拳道馆的经营逐渐稳定下来,盈利的状况也稳中有增。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经营,四个人渐渐站稳了脚跟,期望谋求更广阔的发展。

备受打击后的再次反思

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创业也是一样的。在前五个月中,柴华以及其他合伙人的跆拳道馆的盈利让他们尝到了北京开展项目的甜头。但新项目开展的不顺却给了每个人当头的一棒。

事情要从7月说起,在四人的跆拳道馆稳步发展的同时,他们又提出一个筹备已久的发展项目——篮球培训项目。在这个项目中,他们将训练场地选址在北京大学的邱徳拔体育馆,敲下方案之后,他们开始招生。由于在鹤壁实验篮球项目的情况比跆拳道以及空手道的情况好许多,造成了他们高估了这一次培训项目的范围。盲目的扩张,预期的不足,导致了这个项目入不敷出,最后赔了钱进去。

这次惨痛的教训之后,团队的几人开始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在公司运营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看到仅仅靠传统的培训是不足以支撑公司向前发展的,想要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公司必须要有所创新和改进。除了相应的改进传统培训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网络时代飞速的发展中,创业同样离不开网络。柴华和其他几个合伙人都认为,像这样的公司,更应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用网络思维来经营和管理。他们还对其他相似于自己开展项目的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培训中,有不少培训机构都缺少固定的师资力量,教练员的流动性很大,不仅难以统一教练员的自身水平,也让课程安排甚至教学计划实施失去了最优的效果,这样做是不利于一个培训班的发展的。有些俱乐部会提出自己培养自己的老师及教练员的方法。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培养自己的师资成本过高,这种方法不适合每一个俱乐部采取。如何将北京体育大学的教练员资源与市场更好的匹配,变成了当前横在创业者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回归母校探寻新的创业之道

面临着师资难以和市场匹配的情况,四个人回到了母校北京体育大学中寻找教练资源。北京有很多俱乐部、学校的师资都来自北京体育大学,而这里正是培育各项体育事业人才的地方。特别是四个人本科均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培养出的体育教育型人才数不胜数。这一有利的资源为大道至简公司提供了不断的源泉。

如何快速的传播,四人决定利用网络作为突破口,一个建立网络平台广泛传播的主意油然而生。在将眼光转到北京体育大学之后,他们基于总结的问题,开始筹备力量和资金开发能解决这一难题的网络平台。直到现在,他们已经着手准备和IT行业的人才进行合作,一同去开发一个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收集北京体育大学的教练资源等之类的信息,以图用这种方式壮大自己的师资力量。

柴华对未来非常的有信心。他说,公司并不是单向性的做好课程就取得成功,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活动中去,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动向,让学生保持对体育的极大兴趣,才是达成客户与公司长期关系的桥梁。有了这种互动与双赢,体育兴趣课程才能得到更大的开发。

迄今为止,大道至简成功协助组织3项全国比赛、3项省级比赛;几位创始人们依靠北京体育大学在科研、教学、训练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使公司始终能够科学发展并朝着体育领域的前沿迈进。

创业感悟以及寄语

公司运作之初,四个人都不知道公司会如何发展下去,但是他们相信他们团队一定会继续走下去。创业的路是比较艰辛的,也是比较艰苦的。“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去选择这条创业的路,注定是不平常的,也注定是幸福的,我相信我们会带着我们的理想,继续向前进的,”柴华用坚定的口吻传达了这个创业团队每个人的心声。

同时柴华也鼓励现在即将创业或是创业刚刚起步的大学生:“先去实习,丰富自己、磨练自己、摔打自己,只有你经历过这些东西,你才能了解公司的运作,才能去开公司;如果只是开始,那就一定要学会坚持,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大小难关不要气馁,在不违法,讲道德的前提下,用尽一切办法,让公司活下去最重要。始终铭记,做生意,挣钱、赔钱都是财富。”

希望柴华的话可以对正在创业道路上行走的大学生有一些启发,也忠心祝福大道至简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能够越行越远,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

(摘自《创业在路上——体育院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案例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