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所在地: 北京市朝阳区
单位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北路4号16号楼401室
单位网址: http://www.sciencehr.net/
接收简历邮箱: sciencehrnet@163.com
科学人才网www.sciencehr.net由北京南方国际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主办 ,自成立以来,定位于国内高端人才的门户网站。是服务于全球高端人才与企 业的专业网站。我们的宗旨“用户至上”,我们的口号“构建全球科学人才第 一社区”。 科学人才网旨在建设以高端人才为主体,互联网络平台为基础,客户招聘 效果为核心,优质服务为 导向的网络招聘服务机构。科学人才网通过技术、服 务及网络招聘商业模式的创新,避免和其他人 才网站同质化的竞争,为用人单 位提供信息分类查询、人才招聘宣传、人才简历推荐及筛选、人才 测评、项目 式招聘解决方案等专业的人才引进服务。 科学人才网自2002年4月成立以来,是高端人才引进服务,是在教授、副教 授、博士等高层人才中享有广泛的影响力。科学人才网始终坚持“诚信至上, 服务为本;放心合作,轻松招聘”的服务理念,将客户服务及招聘效果作为企 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客户的所有需求都将被我们重视并全力以赴努力去实现 。
联系信息
简历接收邮箱:sciencehrnet@163.com在招职位
-
职位详情: 宁波大学2022年公开招聘人才公告 (2022.08.18-2022.11.30)
学历要求:博士及以上
工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每月薪水:10000以上
招聘人数:115 人
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性质:其他企业(含民营企业等)
所在地:北京市朝阳区
简历接收邮箱:nbu_rsc@126.com
职位要求
宁波大学2022年公开招聘人才公告
一、学校简介
宁波大学于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是国家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目前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经过几代宁大人的艰苦创业,学校已成为一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25个学院、12个校级独立设置研究机构、3家直属附属医院。据ESI公布数据,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动植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等7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本科招生专业60个。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2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1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各类研究生9000余名,国际学生1300余名。教学科研人员2059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其中1名为外籍院士)。
学校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正向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校施展才华、共创佳绩!
二、引进类型与要求
宁波大学人才引进类型分为浙东顶尖人才(A1),浙东领军人才(A2、A3),浙东拔尖人才(B1、B2,正高级职称),浙东骨干人才(C)(副高级职称)和浙东优秀人才(D1、D2)。
(一)基本要求
为人师表,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符合国家关于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要求。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岗位要求
人才的岗位具体要求详见宁波大学招聘系统(http://zhaopin.nbu.edu.cn/)。
三、引进人才待遇
(一)学校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A2、A3、B1类人才,可在年津贴制和年薪制中选其一执行
(二)引进人才若符合购房条件可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均价13500元/平方米)购买一定面积的宁波大学人才安居房。若引进人才不具备购房资格,可按相关标准享受安居补助。
(三)浙东骨干人才(C)及以上人才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科研启动费。
宁波大学人才引进首聘期待遇一览表
人才类别
安家待遇(两者享其一)
薪酬待遇
科研启动费
(万元)常规工资制
年津贴制
年薪制
常规工资+年津贴(万元)
年薪
(万元)人才房
安家补助
(万元)A1
协商
协商
——
协商
协商
A2
购买180户型人才房+安居补助100万元,或协商
250
——
常规工资+50/年
80
100(人文社科)
400(自然科学)
A3
购买180户型人才房
175
——
常规工资+30万/年
60
60(人文社科)
200(自然科学)
B1
购买139户型人才房
125
——
——
45
20(人文社科)
50(自然科学)
B2
购买139户型人才房
125
常规工资
——
35(海外)
20(人文社科)
50(自然科学)
C
购买120户型人才房
90
常规工资
——
30(海外)
10(人文社科)
25(自然科学)
D1、D2
购买90户型人才房
60
常规工资
——
——
——
四、2022年人才引进计划
各校级研究院机构2022年引才计划
单位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
研究团队
学术领军
拔尖人才
骨干人才
优秀人才
小计
高等技术研究院
红外材料及器件研发团队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光学工程
1
2
2
7
科学仪器研发团队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先进科学仪器、 智能仪器
1
1
1
3
2
1
未来无线研究院
射频电路与系统
信息与通信工程
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及系统
1
1
6
电子科学与技术
智能攻放与光载射频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无线射频
1
电子科学与技术
智能传感与量子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传感器
1
1
天线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天线技术
1
电子科学与技术
2
4
新药技术研究院
手性药物分离分析团队
化学
物理化学
1
8
理论计算药物化学研究团队
化学
物理化学
1
含磷、含硼、含氟药物研究团队
药学
药物化学
1
蛋白质组学技术研发团队
化学
有机及分析化学
1
AI与空间生物信息学团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
1
生物学
微生物
1
中药学
中药学
1
手性光谱研究团队
化学
有机及分析化学
1
1
6
1
质谱技术研究院
高通量质谱技术
化学
高通量质谱技术研发及应用、分析化学、理论化学、表面反应机理、毛细管电泳、液相气相色质谱联用、蛋白质分析方法、微流控质谱分析
1
11
质谱仪器研发
电子科学与技术
质谱仪器电路系统研发、仪器仪表、精密仪器研发
1
1
信息与通信工程
质谱仪器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
1
临床质谱
临床医学
临床微生物检测、临床分子、临床生化检测、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质谱相关分析
2
2
生物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学、生物材料
1
1
有机合成
化学
有机及分析化学
1
1
3
7
植物病毒学研究所
植物病毒与寄主植物互作
生物学
微生物学
1
18
传毒媒介研究
生物学
微生物学
1
1
水稻病毒病研究
生物学
微生物学
1
小麦病毒病研究
生物学
微生物学
1
土壤环境与健康研究
生物学
微生物学
1
2
昆虫共生微生物研究
生物学
微生物
2
生物信息分析中心
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1
2
1
媒介昆虫-植物互作
生物学
微生物学
1
1
1
1
1
2
9
6
海洋工程研究院
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市政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工结构工程、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城市水安全研究所
2
7
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
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流体力学
海洋流体动力学研究所
1
2
岩土力学
海洋岩土力学、岩土工程
海洋岩土力学与环境研究所
1
土木工程、力学
海洋结构工程、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海洋结构工程研究所
1
1
6
先进储能技术与装备研究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先进储能器件工程化研究中心
2
1
3
2
12
化学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储能与节能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1
1
1
1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3
2
4
3
高压物理科学研究院
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地球物理学
高压计算、高压理论、材料设计(超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理论方法,及新型功能材料的理论设计与研究)
1
1
1
7
高压物理、高压材料、高压化学、高压地球物理学(超高压DAC实验技术,及极端条件下物质微结构研究)
1
1
高压实验物理、信息技术、材料物理(大腔体压机实验技术,及新型功能材料的实验合成及机理的研究)
1
1
2
3
2
岩石力学研究所
土木工程
工程地质、采矿工程、岩石力学、地下工程
1
2
2
3
8
智能医学研究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医用材料,传感,传输,网络;生物医学工程
可穿戴设备与远程医疗
1
1
1
3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成像与智能分析
1
1
1
3
2
2
2
6
乡村政策研究院
乡村政策与实践
农业经济管理(农村与区域发展),社会治理法学(乡村治理),行政管理(乡村行政管理)
1
1
3
5
人才强国研究院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1
2
产业经济学
1
1
1
东海战略研究院
应用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海洋生态与乡村旅游
1
1
12
产业经济学
海洋产业与海洋安全
水产学
渔业经济管理
渔业生态与碳汇
技术创新与海洋碳汇
历史学
中国史
海洋史
1
1
外交史
宗教文化史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人文经济地理学
海岸带资源环境
1
1
海洋经济地理
陆海统筹与可持续发展
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
海洋结构物
1
1
交通运输工程
交通安全与环境
智能船舶
法学/公共管理/政治学
海洋与资源环境政策法律
海洋政策法律或资源环境政策法律
1
1
政治学
国际政治
东北亚研究、日本研究、韩国研究、台湾研究
1
1
6
6
五、学院或研究机构联系方式
宁波大学各学院/研究院联系方式一览表
单位
联系人
办公电话
邮箱地址
商学院
杨老师
0574-87600383
yangliu1@nbu.edu.cn;nbu_rsc@126.com
法学院
李老师
0574-87600370
liyoudan@nbu.edu.cn;nbu_rsc@126.com
马克思主义学院
康老师
0574-87609182
kangdongli@nbu.edu.cn;nbu_rsc@126.com
教师教育学院
俞老师
0574-87600718
yulubei@nbu.edu.cn;nbu_rsc@126.com
体育学院
郑老师
0574-87609371
zhengwei@nbu.edu.cn;nbu_rsc@126.com
人文与传媒学院
王老师
0574-87600750
wanglingzhi@nbu.edu.cn;nbu_rsc@126.com
外国语学院
洪老师
0574-87600321
hongyan@nbu.edu.cn;nbu_rsc@126.com
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张老师
0574-87609559
zhangning@nbu.edu.cn;nbu_rsc@126.com
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
王老师
0574-87605594
wangzheng@nbu.edu.cn;nbu_rsc@126.com
音乐学院
刘老师
0574-87600822
liuziyu@nbu.edu.cn;nbu_rsc@126.com
数学与统计学院
张老师
0574-87600795
zhangzelin@nbu.edu.cn;nbu_rsc@126.com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老师
0574-87600744
liujinjun@nbu.edu.cn;nbu_rsc@126.com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陈老师
0574-87609987
chengyinying@nbu.edu.cn;nbu_rsc@126.com
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吴老师
0574-87600980
wuliqing@nbu.edu.cn;nbu_rsc@126.com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老师
0574-87600341
chenzheng@nbu.edu.cn;nbu_rsc@126.com
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姚老师
0574-87609509
yaoyufeng@nbu.edu.cn;nbu_rsc@126.com
海运学院
薛老师
0574-87600505
xueqiaohuanbu.edu.cn;nbu_rsc@126.com
海洋学院
牛老师
0574-87600551
niujingbo@nbu.edu.cn;nbu_rsc@126.com
医学院
徐老师
0574-87600674
xuyujie@nbu.edu.cn;nbu_rsc@126.com
食品与药学学院
李老师
0574-87604388
lijing1@nbu.edu.cn;nbu_rsc@126.com
高等技术研究院
杨老师
0574-87609857
yangxu@nbu.edu.cn;nbu_rsc@126.com
新药技术研究院
马老师
0574-87609771
mahongna@nbu.edu.cn;nbu_rsc@126.com
植物病毒研究所
余老师
0574-87609779
yuchulang@nbu.edu.cn;nbu_rsc@126.com
海洋工程研究院
袁老师
0574-87605922
yuanjiayin@nbu.edu.cn;nbu_rsc@126.com
未来无线研究院
鄢老师
0574-87600059
yanwei1@nbu.edu.cn;nbu_rsc@126.com
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
王老师
0574-87609041
wangchenlu@nbu.edu.cn;nbu_rsc@126.com
高压物理科学研究院
刘老师
0574-87600744
liujinjun@nbu.edu.cn;nbu_rsc@126.com
岩石力学研究所
宋老师
0574-87602339
songjiamin@nbu.edu.cn;nbu_rsc@126.com
人才强国研究院
王老师
0574-87609248
wangxiaoshen@nbu.edu.cn;nbu_rsc@126.com
先进储能技术与装备研究院
屠老师
0574-87600379
tujianfei@nbu.edu.cn;nbu_rsc@126.com
智能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
唐老师
0574-87609910
tangjing@nbu.edu.cn;nbu_rsc@126.com
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
龚老师
0574-87605502
gongxiaohong@nbu.edu.cn;nbu_rsc@126.com
东海战略研究院
倪老师
0574-87609130
niqingfu@nbu.edu.cn;nbu_rsc@126.com
六、应聘方式
(一)应聘方式:采用网络应聘方式,应聘者登录宁波大学招聘系统(http://zhaopin.nbu.edu.cn/),进入“立即注册”,按要求输入个人信息另须上传本人电子照片(近期免冠正面照),照片在30K以内,不大于160×200像素,不小于80×120像素。并发送简历至:nbu_rsc@126.com。(应聘邮件主题:姓名-学历-所学专业-应聘岗位名称-中国科学人才网)
(二)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党委人才办(安中大楼404室)。
(三)联系方式:
1.党委人才办
联系人:林老师、茅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065
联系邮箱:nburcb@nbu.edu.cn
2.系统技术保障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557
附件下载
附件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
附件4:科技类科研项目的分类标准和认定
-
职位详情: 桂林旅游学院2022年人才招聘公告 (2022.07.11-2022.10.31)
学历要求:博士及以上
工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每月薪水:10000以上
招聘人数:55 人
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性质:其他企业(含民营企业等)
所在地:北京市朝阳区
简历接收邮箱:gllyxyrsc@163.com
职位要求
桂林旅游学院2022年人才招聘公告
一、学校简介
桂林旅游学院创办于1985年,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1年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是我国两所独立建制公办旅游本科院校之一。学校现有雁山、骖鸾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25.72万平方米(1885亩),在校生12000多人。
学校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大陆设定的唯一重点支持单位及其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世界旅游联盟会员单位、亚洲开发银行“高端旅游人才培训优秀合作伙伴”、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单位,是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国旅游研究院东盟旅游研究基地的载体单位,是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CATEA)发起院校及其秘书长单位,是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唯一获“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的高校,是全国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基地、首批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是广西旅游产业人才小高地、广西旅游数据中心、广西红色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载体单位和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作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文明形象的排头兵,旅游英才培养的摇篮,学校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学校提出的“建成高水平旅游大学”的要求,秉承“敢为人先,追求梦想”桂旅精神,正在努力建设行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
二、招聘基本条件
(一)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身体健康,能适应岗位要求,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四)无违背党的宗教政策言行,品学兼优,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无犯罪记录。
三、招聘岗位及要求
四、引进待遇
五、报名
符合招聘条件的博士研究生填写报名表(附件2),以岗位代码+岗位名称+姓名+学历+学科(专业)作为邮件主题命名并发送至相应学院/部门简历接收邮箱。博士研究生引进报名不受时间限制,全年招聘。
六、人事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敖老师
联系电话:0773-3694008
电子邮箱:glgccrc@163.com ;gllyxyrsc@163.com(应聘邮件主题:姓名-学历-所学专业-应聘岗位名称-中国科学人才网)
学校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良丰路26号
附件下载:
附件1:【桂林旅游学院2022年人才需求计划表.pdf】
附件2:【桂林旅游学院人才应聘登记表.docx】
-
职位详情: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22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2022.07.11-2022.10.31)
学历要求:博士及以上
工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每月薪水:10000以上
招聘人数:146 人
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性质:其他企业(含民营企业等)
所在地:北京市朝阳区
简历接收邮箱:zkygdjsyjs@163.com
职位要求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22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一、研究所介绍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光电所)始建于1970年。建所以来,光电所在自适应光学、光束控制、微纳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先后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500余项科技成果,申请专利1700余件,授权专利1000余件,发表论文5700余篇。
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承办国际先进光学制造和检测会议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光电所建有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束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光电精密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光电工程总体研究室等12个创新研究室,以及中科院成都几何量及光电精密机械测试实验室;还建有精密机械制造、先进光学研制、轻量化镜坯研制、光学工程总体集成、质量检测等5个研制中心,以及科技信息中心等技术保障中心。目前承担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部委重大重点项目及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研究,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
二、岗位需求
研究所大力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所开展研究工作,支持青年学者学术生涯发展,培育各领域优秀人才。欢迎潜心学术、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加入!
2022年博士后岗位招聘研究方向需求见下表。
光电技术研究所博士后岗位需求(2022年)
序号
岗位名称
研究方向/研究内容
对拟招收博士后的要求(博士专业、研究方向等)
招收人数
联系邮箱
备注
1
系统控制
自主决策技术;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光电信息融合处理技术
计算机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
3-4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2
系统控制
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光电系统健康管理技术;
计算机技术
2-3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3
跟踪测量
光电精密测量技术;预测跟踪技术;指向跟踪技术
计算机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
3-4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4
机电控制
柔性控制技术;抗扰控制技术
自动化、计算机技术
2-3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5
机电控制
机电一体优化控制技术;精密驱动控制技术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2-3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6
光电探测
微弱信号处理技术;目标探测技术;主动探测技术
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
3-4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7
光机设计
柔性结构技术;机电一体优化技术;敏捷机电机构
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
3-4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8
设计仿真
低雷诺数气动光学仿真与实验技术;封闭管道低雷诺数流动/热控制技术
光学、光学工程、流体力学
3-4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9
设计仿真
激光与物质耦合机理;激光损伤机理
物理学、材料力学、薄膜光学
1-2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10
设计仿真
高速流场下光学成像技术;高速流场下光学传输仿真技术;光电系统气动外形与流场控制技术;
光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
2-3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11
设计仿真
多物理场光学系统仿真技术;数字化样机技术
光学工程、计算机技术
2-3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12
光场控制
激光光场调控机理与方法;激光光场调控器件设计与制备;光场变换与光束传输
光学、光学工程等
2-3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13
光束控制
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光学相控技术
光学、光学工程
2-3人
zhaoe@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一室
14
微弱信号检测
弱小目标检测、弱小目标搜索、小目标识别、实时图像处理
机器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应用数学
2人
zhoujin@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三室
15
机械结构设计
大型望远镜机械设计、航天光电载荷结构设计、轻量化结构设计
机械工程、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光学工程
2人
huangjl@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三室
16
智能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智能目标跟踪、智能目标识别、嵌入式图像高速并行处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应用光学、应用数学
2人
taoleiyan@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三室
17
高速图像处理
高速图像处理硬件架构、高速FPGA、ASIC设计、高速并行数据处理架构
计算机、电子信息、图像处理、机器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自动化
2人
jiangpin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三室
18
新型光电探测系统
高分辨光电探测系统、超大视场高清探测系统、异构复合光学系统、多波段探测系统
光学工程、机器视觉、物理电子、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
1人
huangjl@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三室
19
微纳检测
1.数字全息显微超分辨研究;
2.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方法光学类、仪器类或者其他相关领域工学博士,有Zemax、Lighttools、CodeV光学设计基础者优先
1人
tangyan@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四室
20
核技术及应用
1.辐射场剂量探测研究;
2.放射源三维空间定位研究核技术类、原子核物理类、仪器类或者其它相关领域工学博士,有Geant4、MCNP等基础者优先
1人
fc407@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四室
21
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视觉算法及系统研究
计算机、信号与通信系统、数学、物理
3人
Jlin_zh@163.com;zkygdjsyjs@163.com
554353082@qq.com五室
22
信息处理微系统
视觉芯片设计与验证
物理、微电子
2人
Jlin_zh@163.com;zkygdjsyjs@163.com
554353082@qq.com
14843100@qq.com五室
23
智能探测
新型光电探测机理及技术
光学工程、信号与通信系统
2人
Jlin_zh@163.com;zkygdjsyjs@163.com;
554353082@qq.com五室
24
自适应光学-电学
自适应光学先进控制技术;
波前探测与波前控制的智能化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
1人
guoyoumin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25
自适应光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极端环境下的光学波前探测与控制技术;
超高精度波前信息探测与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与系统
1人
hlhai@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26
激光光场调控与自适应光学技术
涡旋激光的调控、传输及其应用研究
物理学、光学、光学工程
1人
shenfen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27
自适应光学
基于波前探测的自适应光学智能预测控制技术;
强干扰条件下的自适应光学稳定控制技术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
1人
xyli@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28
自适应光学
用于光纤激光相控阵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基于光学相控阵的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通信
1人
xyli@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29
自适应光学/空间光学
分块反射镜光学共相拼接及面型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通信
1人
xianhao@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30
自适应光学
激光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研究
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通信
1人
weikai@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31
自适应光学
激光合成校正技术研究/超高带宽波前控制技术研究
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通信
1人
pingyang2516@163.com;zkygdjsyjs@163.com
八室
32
自适应光学
超高精度波前探测技术研究;
超高精度指向偏差测量技术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通信
1人
gunaitin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33
自适应光学
红外成像探测技术研究;
微系统集成测试技术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通信
1人
gunaitin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34
自适应光学
激光相控阵技术研究;
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通信
1人
Gengchao@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35
自适应光学
太阳大气高分辨成像技术研究;
太阳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通信
1人
chrao@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36
自适应光学
空间太阳望远镜成像探测技术研究
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通信
1人
chrao@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37
自适应光学
超高速波前探测技术研究;
强湍流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计算机、通信
1人
wangshuai@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八室
38
光学薄膜技术
光学薄膜/紫外、近红外光学镀膜工艺和及其性能研究;
大口径光学薄膜制备技术研究。凝聚态物理、材料学、光学工程
1人
kongmd@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十一室
39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和实验研究;
基于光场调控的激光微纳制造。光学、物理学、材料等
1-2人
lixion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开放室
40
微纳结构光谱调控技术
微纳结构光谱调控原理和方法;
基于光谱调控技术的热管理。光学、物理学、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材料) 等
1-2人
lixion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开放室
41
多功能电磁结构功能材料研究
亚波长结构色散调控原理,宽频段电磁辐射和吸收器件设计方法,跨波段电磁调控器件集成设计方法
微波与电磁场、电子信息等专业,熟练掌握电磁学、电动力学等基本课程,具有从事结构功能材料相关研究的科研经历
1-2人
maxl@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开放室
42
亚波长结构功能材料
1、多谱段、多物理场、多功能电磁调控技术研究;
2、新型结构功能材料、器件及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3、智能结构材料、器件设计及应用研究;
4、亚波长结构功能材料的智能优化设计物理、微波与电磁场、电子信息、材料等专业
1-2人
bruceh1984@163.com;zkygdjsyjs@163.com
开放室
43
新型微纳光学成像技术
1.基于超表面、动态调控模式的新型微纳光学成像原理;2.新型微纳光学成像器件深度学习优化设计方法和技术
光学、光学工程
1-2人
wangyq117@163.com;zkygdjsyjs@163.com
开放室
44
计算成像与智能优化
微纳结构正向和逆向设计、大面积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图形设计优化
光学、电子、集成电路工程、软件等
1-2人
kongwj@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开放室
45
超衍射成像与制造
超分辨成像、超衍射光学制造、新原理纳米光刻,理论方法、关键模型,关键器件和原型实验系统研制。
光学、物理、化学、材料等
2-3人
Changtao_w@163.com;zkygdjsyjs@163.com
开放室
46
空天技术
1 光学主被动融合测量技术
2 动态视觉传感、事件相机技术
3 非合作目标三维测量
4 嵌入式视觉测量系统1 图像处理
2 计算机视觉、机器视觉1-3人
zrj0515@163.com;zkygdjsyjs@163.com
空天事业部
47
空天技术
1 运动平台下光学系统快速扫描与稳像技术
2 光电设备高可重构系统软硬件总体架构技术
3 多源被动测距与稀疏目标智能跟踪技术
4 红外光谱测量与处理技术
5 光电探测系统致冷与精密温控技术1 自动控制、机械自动化
2 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3 红外物理、红外信号处理
4 低温真空、精密仪器3人
zhoujm@ 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空天事业部
48
空天技术
1 全天时星敏感器技术
2 天文/惯性高精度、自主智能融合算法研究
3 强杂光复杂环境下恒星观测定位技术1 天文导航测量
2 应用数学2-3人
hzhan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空天事业部
49
空天技术
1 基于量子特性的远距离目标主动探测技术
2 光学相控阵技术
3 三维激光测量技术
4 远距离/高精度激光测距技术
5 激光测通一体化技术激光测量
2人
boliu@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空天事业部
50
空天技术
1 强冲击条件下的光学系统动力学建模
2 超轻质大口径反射镜技术
3 像素级多色红外滤光技术光学、机械、微电子
1-3人
lihua@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空天事业部
51
先进光学制造
1 复杂光学曲面缺陷高分辨率定量检测;
2 超精密光学制造技术;1. 光学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相关专业,有相关科研经历者优先;
2. 光学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有相关科研经历者优先2人
houxi@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先光中心
52
先进光学制造
1 高效、智能加工技术研究;
2 新检测技术研究;光学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相关专业,有相关科研经历者优先
1人
houxi@ioe.ac.cn;zkygdjsyjs@163.com
先光中心
53
光学装校
高精度光学镜头及大口径光学系统光学装校工艺技术研究
光学工程
1人
zhangm@ioe.ac.cn;zkygdjsyjs@163.com
总装中心
54
轻量化反射镜技术研究
新体制轻量化反射镜技术研究
振动力学/复合材料/超材料
1人
liuh@ioe.ac.cn;zkygdjsyjs@163.com
轻量化中心
55
光学工程
特殊光学系统设计、器件制作工艺研究
光学,微光学,物理等
1人
lwm@ioe.ac.cn;zkygdjsyjs@163.com
超精中心
56
计算光学
负责衍射光学系统计算光学理论研究、机理分析、工程应用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相关专业。
2人
fanbin@ioe.ac.cn;zkygdjsyjs@163.com
薄膜相机
57
光学仿真
光电测量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研究
光学、信号、软件
1人
yanwei@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环境光学研究院
58
微纳光学设计
微纳光学结构智能设计
电磁场、物理光学、计算电磁学
2人
luox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59
微纳光学成像
微纳光学成像系统研制
光学工程、衍射光学、成像光学
2人
luox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60
微纳光学通信
新体制激光通信系统研制
光学工程、通信工程、激光通信
2人
luox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61
光力操控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光帆、激光力学效应研究
激光物理、物理学、高功率激光
2人
luoxg@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62
光场调控技术
矢量光场产生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
光学工程、激光物理
3人
pmb@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63
平面光学设计
超表面器件及系统研制
光学工程、物理学等
2人
pmb@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64
集成光子器件
集成光子调制器、集成光学相控阵
光学工程、通信工程等
2人
gyh@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65
超构表面计算成像
无透镜偏振成像、傅里叶叠层成像
光学工程、图像处理等
2人
gyh@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66
矢量光场传输控制
矢量激光光场远距离保形传输仿真及实验
光学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等
2人
gyh@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67
激光主动三维成像
非视域偏振成像、单光子成像
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等
2人
gyh@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68
无序微纳光学
无序微纳光学原理及无序微纳光学器件
光学工程、物理学、光通信等
2人
pmb@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69
微纳智能设计
大口径微纳器件智能设计
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2人
pmb@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70
图像处理
图像畸变校正、亚像素图像超分辨、光谱成像等
光学工程、图像处理等
2人
pmb@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71
超冷原子光学调控
超冷原子量子模拟/量子计算
原子分子光物理、量子光学等
2人
longyun@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72
透地低频通信
低频地磁应用
通信与信息处理等
2人
longyun@ioe.ac.cn;zkygdjsyjs@163.com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73
量子理论
冷原子量子模拟理论
量子光学理论,凝聚态理论等
2人
longyun@ioe.ac.c;zkygdjsyjs@163.comn
矢量光场研究中心
管理部门:人事教育处 联系人:廖老师 唐老师 电话:028-85100573,028-85100016 邮箱:liaojunli@ioe.ac.cn;zkygdjsyjs@163.com
三、申请条件
1.应届博士毕业生,或近3年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2.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收录的学术文章);
3.申请人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福利待遇
1.所年薪:25-45万,纳入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岗位管理;
2.四川省博士后人才经费:面向全职博士后资助,人均两年16万;
3.鼓励申请各类基金项目、博士后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等,获批后结合考核一次性兑现奖励津贴5-10万;
4.全职入站即享受五险一金、国家法定假期、人才公寓或租房补贴、生日福利、带薪休假、误餐补贴、免费班车、子女入园等福利。
五、联系方式
请申请者将个人简历、初步研究计划(3000字左右)发送至相应岗位联系人邮箱,同时抄送管理部门联系人邮箱:liaojunli@ioe.ac.cn;zkygdjsyjs@163.com(邮件主题:岗位序号+岗位名称+博士毕业专业)。
管理部门:人事教育处
联 系 人:廖老师 唐老师
联系电话:028-85100573,028-85100016